农莹莹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大背景下,开封市也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在开封市新区打造开封职教园区的宏伟目标。在职教园区建设中,应创新办学体制,增强品牌意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立职教园区新型管理体制;建立职教园区与工业园区对接的机制;创新筹资机制,探索职教园区多元化投资融资体制。总之,要结合开封经济社会自身特点,创新职教园区建设模式,打造开封市职业教育品牌,为开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职教园区;多样化;发展模式
职教园区,有的也称职教城,是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新模式。我国第一个职教园区浙江温岭职教园区于1996年下半年启动,1998年正式运行。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的职教园区有100多个。
一、资源共享是职教园区的核心价值
(一)职教园区可共享资源类型
职教园区可共享的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资源、无形的资源和混合型资源。混合型资源是指有形资源内还蕴含着无形资源,即同一资源兼具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特征。
1. 有形资源 职教园区可共享的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场地和公共设备设施资源。场地主要包括园区内的运动场、道路、花草树木、各教学场所、实训场所等。设备设施资源主要包括职教园区各场所内的体育器材、实训设备等。
2. 无形资源 职教园区可共享的无形资源主要包括文化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等。课程资源主要指职教园区内的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等。信息资源主要指电子阅览室、职教园区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库、教师备课资源库、光盘检索数据库等。文化资源主要指职教园区内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3. 综合资源 职教园区可共享的综合资源主要是教师资源和管理资源,教师资源既是有形的人,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硬指标,也是无形资产,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是无形财富。管理资源指的是园区管理者的综合管理能力,园区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也直接影响整个园区的发展。从内部资源共享与外部资源共享两个维度,有形资源共享、无形资源共享和综合资源共享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可将职教园区资源共享进行详细分类。
(二)学校间软件资源共享和综合资源共享是资源共享的重点
职教园区内的有形资源共享比较容易实现,多所学校集中到职教中心办学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场地的共享,至于實训设备的共享也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学校间软件资源共享和综合资源共享是资源共享的难点也是重点,由于职业学校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授课来实施,也就导致教师和课程资源的共享成了职教园区各校间软件资源共享和综合资源共享的集中体现和落脚点,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课程效果的好坏目前还是需要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职业学校的课程需要教师来教授。因此,职教园区校际间课程资源和综合资源的共享也必然要以“成绩互认”为前提,以师资共享为保障。由此可知,职教园区校际间软件资源和综合资源共享的过程主要是以“成绩互认”为前提,以师资共享为保障的资源共享过程。
二、创新办学体制,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学习和借鉴现代企业的理念,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实现集团化办学,是改革和发展职 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如何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开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瓶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它基于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与指导,使学校和企业都成为办学主体,以互惠共赢为原则,以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为基础,建立起结构性的伙伴关系,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共同面对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群,通过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生产经验和职业生活体验,培养拥有一技之长或多种层次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供需的“无缝对接”和“零距离”就业。
当然,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它的组建和运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 点: 一是要有一所办学实力较强、在省内乃至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职业院校为核心,做大、 做强职教集团,推动职教园区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入集团的学校要有专业建 设方面的特色,若干所有特色专业的学校加入集团,也就形成了集团的办学特色;三是最好有企业加入集团,加入集团的企业或是有雄厚的资金优势,或是有大量的应用性技术人才需求,企业的加入可以为集团的后续发展注入活力;四是要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为集团的发展确 定方向、工作思路和目标,避免盲目性;五是要成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班子(一般为董事会),脚踏实地开展集团的工作;六是要在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实验实训、专业布点、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资金运作、教材开发等方面, 实现统筹、共建、互补和合作。
三、改革人才培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方面,要抓住就业导向,深入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 极创新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 发,满足现代化建设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在体制、机制上,就 是牢牢抓住市场需求,切实建立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的机制,广泛建立用人信息联 系点,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既面向市场又服务市场,把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 展联系起来,与劳动就业的需要结合起来,坚持市场化运作。要充分重视职业领域所要求的主干技术和与之有关学科的学习,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每个专业都应依据行业标准 明确学生要达到的职业能力,使教学贴近职业和岗位的要求,学以致用。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优先在职教集团内具备条件的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积极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重视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以其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符合职业的需求 、适合岗位的需求,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与认可。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 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校企合作,产教相融,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实训实习问题,形成”校 企合一”的办学实体,优势企业与学校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合作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 企合作的基础上,职业学校之间可以合作,在师资、设备、资料等方面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特色办学的内在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人才 需求信息,提供学习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机会,为学校提供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学校能 够借此明确办学方向,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这一模式的推行 ,可使校企双赢、共谋发展,既大大提高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有效缓解职 教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企业渴求人才的燃眉之急,也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突出特色,整合園区高职院校专业
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加强云南省职教园区建设,必须突出特色,整合园区高职院校的专业,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整个职教园区建设。一方面,特色专业建设,是职教园区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桥头堡”战略下,云南省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结构调整优化趋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井喷。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产业优化升级,都为职教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抓住这一客观需求,职教园区就能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获得发展。而这一切都要归根于职教园区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客观需求相一致,集中力量提升特色专业的水平,真正使特色专业办出特色,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特色专业建设要结合职教园区的自身条件进行。在前期的建设与发展中,职教园区出现了为扩大招生规模,盲目开发新专业的现象,教育水平偏低。要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分类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特色专业,通过水平提升带动规模扩展,形成良性发展。
五、推动职教园区的国际化发展
“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使云南更加深入地融入东盟发展中,并以广大中国腹地为基础,成为中国与东盟联系的支点。在“桥头堡”战略下,要求职教园区更加具有国际视野,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一方面,要调整职教园区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职教园区内各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越南、泰国、缅甸等周边国家的联系,深入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适应国内企业的需求,而且能够适应东盟人才需求,为毕业生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创新教育体制,形成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国际化职教园区。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东盟等周边国家企业的合作。职教园区内不仅要有中国企业,还要有来自东盟的企业,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了解东盟企业的运作特点,更可以为职教园区带来更多的教学资源,奠定职教园区国际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上积极发展、投入上相对加大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也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办出特色和水平,坚持按照市场需求走产学结合、内外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办学运作模式的多样化,更加合理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闲置。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行业性、区域性、时段性和外向性等特征,由过去的自我发展为主,变为现在的以社会需求为主,逐步建立,经济多元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发展格局。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人尽其职,物力人力得到最大力度的协调,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抑制人才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韦晓明.职教园区建设的“柳州模式”[J].广西教育,2011年09期
[2]许芳奎.关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海河教育园区集团化办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3]段德罡,王更.互动·共享——职业教育园区空间模式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1年06期
[4]章建新.职教园区虚拟式运行的实践及其改善[J].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