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十分迅速,促进了幼儿教育各个分枝的发展。幼儿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人们既研究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又研究数学对其思维发展的影响;既研究幼儿认识数概念的特点,又研究向幼儿教授数学知识的方法;即研究传统幼儿数学教育的优点与不足,又研究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突破。总之,国内外当前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研究产生了许多新观点,同时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幼儿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更多的是探讨教师“如何教”,而忽略了幼儿“如何学”。查阅众多资料,很少人探究该用什么方法检查评价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视为检查教学、改进工作的依据。为了充分发挥幼儿学习主体的作用,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幼儿这一学习主体的思想结构、思路脉络、思维障碍、感知与理性的转化过程,从而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最简便、快捷的数学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加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为此,在小班数学认知活动中该如何检查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我做了一学年的探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可行方法。
一、在幼儿的操作学习中检查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学习主要用的方法是操作法,教学的过程主要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做和学的过程。教师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创设操作环境,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探索知识,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我园数学认知活动中有专供幼儿操作的搏棋(不同颜色的各种几何图形贴有不同的图案或数字)与横、竖各10格的棋盘,使幼儿的操作能简便、快捷、易懂地进行。老师要做的是:幼儿操作前,结合知识点发出简短的、幼儿易听懂的操作指令;幼儿操作时,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后教师快速检查幼儿的操作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给予引导。
知识的构建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而对幼儿来说,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需要通过自身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经验。而我们幼儿园提供的数学学具(搏棋和棋盘)正好可以满足幼儿的这一知识构建特点。幼儿在操作时,操作是否正确,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听懂指令,是否理解知识点,是否能手眼脑协调并用,一般能快速作出正确操作的幼儿,他都是思维较敏捷、动作较快的幼儿。记得小班认识“1”和“许多”时,第一次操作,教师发出指令:請你拿出1个红色的圆形和许多绿色的长方形。结果能正确操作的只有26个幼儿,有的幼儿数量拿错、有的幼儿形状拿错、个别幼儿颜色拿错。在学习数的形成时,刚开始操作幼儿的正确率也不高,渐渐地在老师的观察、启发、引导下,幼儿的操作速度、正确率不断提高。在小班后期学习5的形成时,只要老师发出指令,大部份幼儿都能作出正确、快速的反应,只有个别幼儿需老师适当的指导。在幼儿的操作学习中,教师只有在观察检查幼儿知识的掌握是否正确后才能作出适时的鼓励、指导与帮助,启发他们发现尚未发现的知识,使幼儿不完善、不准确的知识变得完善准确,幼儿才能不断地在操作学习中提高、进步,从而达到提高幼儿操作水平、发展幼儿智力的目的。
在幼儿操作时应该注意的是:允许幼儿出现错误,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的操作态度从胆怯退缩到大胆独立,操作行为从“我不行”到“我能行”,长此以往对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幼儿的口述检查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游戏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有的幼儿会说不会做,而有的幼儿则会做不会说。如:在学习比较相邻两数关系时,请幼儿操作棋子,大部分幼儿都正确,而请幼儿口述时大部分幼儿都会出现错误的口述,如:把2比1多1说成2比1多2或2比1少1等,经过不断地操作、不断地感知理解、不断地练习口述,幼儿的口述正确率不断提高。在小班数学认知内容中最需要幼儿会正确口述的是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尤其难的是让幼儿说出:某数比某数多1或某数比某数少1,如:5个盘子比4个苹果多1、4个苹果比5个盘子少1,只有幼儿会正确操作又会正确口述时,在幼儿的脑中形成的知识才会较正确、牢固。
三、在绘画活动中检查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和形是整个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两大柱石,从“数”中去认识“形”,从“形”中去认识“数”,就成为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而绘画是一门运用色彩、线条和形体反映现实、表达审美感受的艺术。在数学与绘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将数学与美术进行有机的整合是可行的。再者,学习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令人乏味的,而美术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它们的结合能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培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幼儿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幼儿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将现成的语言灌输给幼儿”。为了检查幼儿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我有意在绘画活动中,让幼儿按老师的指令画相应数量的人或动物、植物、物品进行检查。这样既能发展幼儿想象力、表现力、构图能力,又能快速地检查幼儿是否真正掌握相应数学知识,同时又在幼儿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提升。如:在幼儿认识理解1和许多后,我请幼儿画1个人和许多花或画1幢房子和许多树等等。在幼儿理解相邻两数多1和少1关系后,让幼儿画相同数量或比指定数量多1或少1的物,从而明确幼儿是否真正理解多1和少1的含义,促进幼儿对相邻两数关系的理解认识。除了在绘画活动中能检查幼儿知识掌握情况外,还可通过手工活动进行检查,如:幼儿学习有规律排序时,我让幼儿用长方形彩色纸剪成纸条,再用纸条有规律地做“美丽的彩链”,检查幼儿是否真正理解有规律排序的方法和要求,结果幼儿的制作让我满意,有的幼儿用两种色纸进行有规律排序,有的幼儿用三种色纸进行有规律排序,这样既可检查幼儿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又可检查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还可看看幼儿动手粘贴、制作的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达到了数学与美术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目的。
对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教育工作的依据,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更要善于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寻找教学的长处与不足,发现幼儿掌握知识的特点,从而促进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教”与幼儿“如何学”的提高。但在检查幼儿知识掌握时应该注意的是:
(1)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能力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方法,小班主要采用的是操作、绘画、口述,到了中大班可多用记录、做练习、竞赛的方法以及检查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2)评价要从了解幼儿的实际出发,评价要伴随教育的整个过程,通过评价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幼儿自身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这样才能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丛中笑.幼儿数学教育
[2]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3]费赖登培.学习数学的理论
作者简介:
卢婉琼(1964~),女,福建人,福建龙岩市直机关幼儿园,幼儿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