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混合词word哥的演变

2017-04-20 11:41:22晋永馨
魅力中国 2016年34期
关键词:演变网络媒体

晋永馨

【摘要】网络流行语“word哥”从私人的评论用语变成了各大报纸头条的标题,本文从其来源和涵义,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流行原因四方面进行分析,简单论述其演变过程并解释其演变原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word哥;演变;网络媒体

一.来源及涵义

1.来源

关于word哥的来源有两种,但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于“我的哥”的演变。说法一是这个词来源于笑话:初中同学聚会,大家十几年没见,喝了几杯就开始聊起了各自的职业。班长指着门外的奔驰说道:“我医生。”副班长指着门外的宝马说道:“厉害了,我律师。”学习委员指着门外的保时捷说到:“厉害了,我记者。”我指著门外的计程车说道:“厉害了,我的哥。”这里的“的哥”其实是代表职业,即出租车司机。说法二是一名中学生在军训期间玩网络游戏被教官抓住了,然后教官帮他把这把游戏玩完了,而在游戏过程中,教官取得了全胜,队友纷纷表示:厉害了我哥!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了许多类似的句子,像“承让了我的弟”“美死了我的姐”“棒呆了我的嫂”“丑哭了我的大妹子”等等,慢慢的由“我的哥”演变成了“word哥”,英语中的“word”与汉语中的“我的”谐音,所以在现在的新闻中很多以厉害了word哥为标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在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下,评论机制的公开化,这句话被广泛应用于对新闻实事的评价。

2.涵义

“Word哥”不同于其他的中英混合词,不是简单的英文词和汉语的结合形成新义(如hold住,由英文词hold和住组成表示能够控制住场面或能够处理好一件事),而是谐音词,谐音汉语衍生而成的中英混合词。它本身词义表示赞叹、佩服或者被某一行为惊艳。从词的感情色彩角度说,无形之间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感。从词的使用范围来看,主要应用于新闻评论或报纸头条,即可做书面语使用,也可做口语用。比较常用的“厉害了我的哥”就是指觉得对方很厉害、很神,然后发出的赞叹或崇拜,暗示自己也想向“我的哥”看齐。

二.句法功能

句法功能是指一个单词,一个词组或一个从句在句子中作某个成分,常见的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表语。接下来文章简单将收集到的语料从句法功能角度进行分析。

1.做主语成分

例:word哥又霸气啦!【中国大使馆又在以色列秀了一波“霸气小护照”】

这则语料属于短新闻,由博主发布在微博里,具有典型新闻媒体用语的特点。“word哥”在句首做主语,概括性评价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也表达了民众对中国大使馆高效行动力的赞美。网络流行语“word哥”,增加了阅读量,一下抓住了读者的关注度,新闻需要有时效性和吸引力,这段话在解释说明新闻的同时,利用网络流行语增强了趣味性和流行性。

不仅在新闻媒体上常见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也多用作主语,表示对某人某事的赞叹和钦佩或感谢。例:一首歌三分钟,热搜一星期,除了word哥也没谁了吧。偶像的歌曲在一直高居榜首,粉丝发微博表示钦佩之情。word哥不眠不休帮我做完了明天汇报的材料,比心。日常生活中表示对朋友帮助的感谢。

2.做宾语成分。昨晚就听了,今早起床又翻出来再听一遍,感觉还是一样的震撼!太神奇了!不愧是word哥!这首歌老萧唱的真是感觉要穿过云霄,直达银河。

做宾语,也是表示对偶像的崇拜之情。在主观上拉进了自己和偶像之间的距离,有表示亲切、喜欢的意思,也对偶像表示赞叹或敬佩。日常生活中也有,“生活啊,请你不要在为难word的哥啦。”表示自己对某人的同情或关心,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比较亲近,或是说话人主观上想拉进自己与听话人的距离,消除隔阂感。

3.其他。不做定语,因为本身就带有定语的意思“我的”。

三.语义特征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在中英混合词“word哥”中,word是谐音“我的”。值得分析的是“哥”这一义素的语义特征去范畴化。从“哥”这一词的起源来看,在古代主要表示的是亲属称谓,特指有血缘关系的男性亲属长辈,比如大哥、二哥、哥哥;南宋开始指称与自己没有关系的年长者,慢慢演变为类亲属称谓,结拜为异性兄弟或单纯为建立社会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称谓,多指年轻的男性,显得关系亲近表示礼貌以便拉近彼此关系,比如赵哥、王哥、李哥;后因新闻媒体的发展,演变成一系列哥类词语,代指年轻的,有某种代表性行为的男性,类似于外号,用最少的字概括出一个人的最显著特点,比如犀利哥、劈腿哥、熨斗哥;而发展至今,哥的亲属称谓义逐渐脱落,产生了用于代指某种职业男性的意义,比如的哥、猪肉哥、包子哥。但其他意义也并没有消亡,各意义之间不产生替代,而是共存。现代汉语中,“哥”一般表示对兄长的称呼或对跟自己年龄相近的人的尊称,而当媒体批量产生出“x+哥”时,哥的亲属称谓义逐渐淡化,衍生出了凸显某一类男性群体或事物的特殊指称义。

四.流行原因

1.人们的猎奇求新心理。多数人希望自己紧跟时代的潮流,所以一旦有新词语的出现,大众本着猎奇求新的心理,都会频繁的使用,使新词语不断发酵。而年轻人本身就是创造新词语的主要群体,会不间断的更新自身的语料库,推动语言的创新。

2.开放自由的网络传媒。网络传媒为语言的流行提供了温床,一方面,多数媒体使用新词语来博得版面,吸引读者阅读,促进了网络词语的流行;另一方面,网络本身的便捷性及传播性,会以最快的速度将新词语传播扩散。

3.拉近情感距离的需要。从“哥”一词的亲属称谓义脱落这一语言现象来看,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在缩小,彼此之间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在日常生活中,“哥”也逐渐变成了尊称或是礼貌用语,能够在短时间内增进彼此的感情,在提出请求时也会显得没有那么生硬。

五.结语

“哥”的亲属称谓义逐渐脱落,促使了“我的哥”的产生,人们的猎奇求新心理和开放自由的网络传媒使其变成了“word哥”这样一个中英混合词,并大量应用于新闻标题或是网络评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然而网络新词只是媒体吸引眼球的手段,或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能代替正统的语言,只作为媒体语言存在,调剂人们的生活,表达个人的观点或是心情,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其演变过程能够显示社会发展及人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李竹.从顺应性理论看中英混合语的流行——以网络流行语“hold住”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

[2]涂海强,杨文全.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

[3]刘颖.试析“中英混搭词”的使用特点及流变——以流行词“Hold住”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

猜你喜欢
演变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3:01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职教论坛(2016年22期)2016-11-19 09:19:00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3:34
美国公共住房退出管理中的两难抉择及启示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41:38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演变及制度性风险分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