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一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误区;策略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等,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笔者就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看法,以作引玉之砖。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误区
(一)没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
当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把它仅仅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必走程序,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只要上课,就把所有的问题统统拿来小组合作,常常出现教室里表面很热闹,其实学生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水平。有些同学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对小组中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以上现象它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形式化,浮于表面。
(二)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具体的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却作为旁观者,即使参与,也是寥寥几句。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有的教师在进行任务分工时不明确,导致各小组成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导致有的小组成员开小差。这样的合作根本毫无意义。
(三)用小组合作代替学生动脑思考
课堂教学中,有时候只见学生分好几个小组,每人说了一遍,合作即结束。合作学习只求形式,忽视了实质,用合作代替思考。说到底,这只是立足于老师的教,而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表面上是进行合作学习了,但最本质的数学思考没有得到开发。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既是教学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断完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爱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效率。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时机,如当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意见时、研究结果多样时、独立思考困难时、解决策略不同时、需要分工操作时等等,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三)分组的合理性、科学性。
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习时,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合作,鼓励竞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将同桌的2位同学或前后4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往往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也就是说学习小组是有性别、学习成绩、思维能力、个性、家庭背景搭配等等各不相同的同学组成,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取长补短,利于分工协作。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以四人为宜,全班若干学习小组之间要有可比性。
2.学优生学困生高低搭配。为了发挥学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按学生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这样,学困生可以在学优生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学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加强,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分别提供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3.组长轮流当或竞选。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组长可以轮流当或竞选。初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教给他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等。
(四)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评价的全面性。
1.教师评价学生
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用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然后帮助提出改正的方法。人是有千差万别的,每个人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與快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此,教师要有合理评价的“水平线”,既要关注小组整体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好得多。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与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感。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分步肯定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可采用自我评价交流和相互评价交流的形式,学生在自我评价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相互评价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贵在参与。讲多讲少不苛求,说对说错不要紧,允许学生有想法就说,有意见就提,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要克服那种只有少数学生讲,多数学生听的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