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娜
【摘 要】 目的:研究在早产儿中实行早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早产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参照组早产儿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早产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奶量摄入间、体重增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住院时间(9.65±2.21)、奶量摄入间(204.23±13.25)、体重增长(18.24±2.35)、并发症发生率5.88%等指标对比参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早期护理 早产儿 发育影响
研究显示未成熟脑功能以及脑结构具备比较强可塑性,十分容易受到感觉刺激,年龄越小存在越强的可塑性[1]。早产儿即是胎龄低于37周的活产婴儿,因机体内部各项器官发育还不是十分健全,可能引发胎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等症状。随着医疗技术以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提升了早产儿存活率,但是相比较正常足月胎儿而言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质量都比较差。现对我院收治的68例早产儿护理效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68例样本均选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中,在所有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护理流程等了解之后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调研,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多胎妊娠、先天畸形的早产儿。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为两组,每组34例早产儿,参照组早产儿中女性16例,男性18例,最长胎龄37周,最短胎龄34周,中位胎龄(36.25±3.21)周,平均出生体重(35.69±3.57)kg,其中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14例;实验组早产儿中女性17例,男性17例,最长胎龄37周,最短胎龄33周,中位胎龄(35.98±3.11)周,平均出生体重(34.25±3.25)kg,其中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13例。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的两组早产儿包括性别、胎龄以及体重在内的一般资料,组间数据差异并不显著,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早产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抗感染、吸氧、保暖等护理,实验组早产儿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住院早期护理,降低噪音、光纤、疼痛的刺激,护理中应用遮光罩,防止太阳光直射。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降低设备报警音量。给予早产儿集中护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在允许情况下给予早晨抚摸护理,每次抚摸10~15min。第二,家长健康教育。在早产儿住院的时候给予早产儿家属正确的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注重日常生活护理,也需要给予视觉刺激、听觉刺激以及前庭功能训练。利用色彩鲜明物品引导早产儿注意附近事物。以唱歌、阅读故事等方式来训练早产儿对听音调、方位声音的辨别能力。抚摸新生儿,不但能够提升亲子关系,也可以促进早产儿发育。将早产儿放置于摇床或者摇篮中,进行适当摇晃。给予早产儿主动训练以及被动体操训练,辅助早产儿早期智能的生长发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奶量摄入间、体重增长、并发症等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进行研究的68例早产儿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17.0统计学软件處理分析,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奶量摄入间、体重增长等比较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奶量摄入间、 体重增长、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
3 讨论
临床研究中提前分娩的婴儿被叫做早产儿,一般是28~37孕周的新生儿,引发早产因素比较多,如多胎妊娠、胎膜早破[2]。胎儿因过早出生,机体内部系统发育还不是十分成熟,存在比较差的体质,没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因此可能引发便秘、发育迟缓、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对早产儿实行早期护理干预,虽然不能够达到抢救的作用,但是也能够有效稳定早产儿心率、呼吸、睡眠,有利于早产儿大脑的发育,降低脑损伤程度,减少高危儿发生后遗症的几率,对于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效果[3]。
笔者研究显示,实验组早产儿在住院时间、奶量摄入间、体重增长、并发症方面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以上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天数,促进早产儿智能以及身体的发育,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平.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光明中医,2013,28(5):1027-1030.
[2]万桂莲.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8):1111-1113.
[3]宓秀菊.改良康复支持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早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