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因素分析和临床护理措施

2017-04-19 16:06:39吕梅芬季美莲
今日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护理措施静脉炎

吕梅芬 季美莲

【摘 要】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静脉输液成为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穿刺针刺激血管,输入液体成分、pH值、渗透压,输液速度、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对血管壁直接刺激,导致血管壁炎症表现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出现多条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出现结节甚至溃疡。

【关键词】 静脉炎 因素分析 护理措施

1 前言

目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采用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导管柔软,刺激性小,然而有部分病人仍会出现静脉炎。静脉炎成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

2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2.1 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2 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2.3 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2.4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3 诱发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 PH 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4 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④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5 临床护理措施

5.1 水胶体类敷料外敷

方法:保留留置针者,用水胶体类敷料粘贴于穿刺点上方。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待干后粘贴紧密,不留气泡,有气泡或污染时更换,或随留置针更换。

机理:水胶体敷料由亲水胶肽微粒的明胶、果胶、羧甲基混合组成,可吸收少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能够消除红肿,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的低氧张力,毛细血管生长快,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吸收渗出液、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防止坏死,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保证局部组织正常的代谢功能。

5.2 赛肤润喷洒按摩

方法:在发生静脉炎部位的皮肤区域采用赛肤润喷洒并轻轻按摩 4~5 min,使之吸收,禁止拿捏按摩,每天 3 ~4 次。

机理:赛肤润是一种含有过氧化脂肪酸酯的液体敷料,主要由人体必要的哑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植物固醇、VitE 等成分组成,在局部喷洒后,可形成脂质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营养皮肤。赛肤润不仅能加快修复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而且能增加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同时增加皮肤的弹性和质量。

5.3 硫酸镁湿外敷

方法:硫酸鎂粉剂配成浓度为 50%、温度为 50℃ 左右的溶液,纱布浸湿,覆盖范围大于静脉炎范围,自然干燥后揭除纱布,每 2~4 h 使用一次。

机理:硫酸镁的高渗作用能促使局部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且镁离子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到止痛作用。湿热敷穿透力强,消炎效果好,作用于浅表组织,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减轻疼痛。

5.4 硼酸联合硫酸镁湿外敷

方法:在静脉炎早期(6 h 内)先用 3% 硼酸溶液冷湿敷于静脉炎的发生部位,湿敷面积稍大于静脉炎面积。为减少药液挥发和有效利用体热,敷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当透过塑料薄膜观察无水蒸气时使用硫酸镁进行局部湿热敷,以后每 3 h 交替进行;当患者自觉输液部位红肿热痛明显消失后改用硫酸镁湿热敷。

有研究表明,此种方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外敷。

5.5 硼酸及炉甘石洗剂外敷

方法:3% 硼酸溶液局部湿敷,每日 2 次,每次 20~30 min。间隔期间应用炉甘石洗剂适量涂于患处,每日 2~3 次。

机理:硼酸为弱酸,能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释放氢离子,而发生弱的抑菌作用,其水溶性可清除表浅炎症反应,减少渗出,还有止痒止痛消肿之功效。炉甘石洗剂有止痒止痛作用,对减轻患者症状有作用。

5.6 呋喃西林联合地塞米松湿敷

方法:用 0.02% 呋哺西林 250 mL 联合地塞米松 25 mL 湿外敷。

机理:呋喃西林能干扰细菌的糖代谢过程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起到减轻和防止细胞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作用,两药合用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同时加速渗透,加快药液吸收,促进愈合,起协同作用。

5.7. 喜辽妥乳膏涂敷

方法:挤出喜疗妥膏体 3~5 cm,沿静脉走向涂敷。

机理:其主要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与血肿的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有抗炎、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且对皮肤无刺激性。

5.8. 其他物理治疗

a.如冰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

b.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受压。

c.昏迷患者注意保护患肢不要被抓伤,冬季注意保暖。

d.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

6 小结

在使用某些药物,尤其静脉给药的时候会发生药物性静脉炎,就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护理。为了避免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对可能发生药物性静脉炎的药物在使用前采用了预防措施,以避免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对不可避免发生药物性静脉炎的药物也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合理使用和保护好血管,做好健康教育,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彩树,静脉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进展.全科护理学,2010.9(8).25

[2]蒋亚梅,王曙红,李亚军.复方七叶皂苷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3):40-41.

[3]张建兰 樊小平,陈彩林.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全科护理,2008.11(6).31

[4] 肖金子,陈奇志,肖清秋等.肿瘤病人使用浅静脉套管针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7):420421.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护理措施静脉炎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商业经济(2016年11期)2016-12-20 19:40:24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4:36:33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2:10
妊娠糖尿病的护理观察及效果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0:15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9:17
干眼症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8:52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