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文化”模式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2017-04-19 12:23:47张雪琳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文化产业的推动进程,文化产业也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展现,文化生活、文化变革都开启了新的篇章。文化在公共服务领域越来越明显,也更加的网络化,随处可见的文化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工程不断在扩大文化本身的影响力,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彼此找到了更加契合的方式,那就是“互联网+文化产业”。湖南是文化大省,我们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多的好处,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在这种大背景下,湖南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认清优点和缺点,因地制宜、合乎省情地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品、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活力、新型融资等方式推动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 富饶美丽幸福 新湖南

2016年11月25日,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这11个字的总愿景写入湖南“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我们的“自信方阵”更加完整,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表明我们党在民族自信上的思考更加全面、更加有深度,并且这是向全直接展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有自信心的党、我们中华民族是有自信心的民族,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日益强大的祖国感到深深的自豪。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根据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发展模式,“互联网+”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截止到2016年底,我们国家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8万亿元这么大的数字。因此,我国“互联网+”对经济乃至社会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文化”是指用互联网思维对文化工作重新思考,推动互联网与文化活动、文化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传播优秀文化,创新文化产品创造和文化服务模式,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互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交易行为有技术性、虚拟性、无地域性的特征,“互联网+文化”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以“互联网+”模式促进文化自信,发展湖南文化产业,是切实可行的。

一、推出“互联网+文化”产品,促进湖南文化消费

在“互联网+文化”的概念下,可以推出湖南互联网文化产品,如具有湖南特色、具有湖南地域特征的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十分普遍,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购买到有湖湘文化特色的书籍,也可以去三馆一厅听音乐、看电影,在网上买书、买电影票。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品交易模式也已经出现,如一些湖南的艺术家们也可以在网上销售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些年来,湖南在“互联网+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想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点子。2015年成功举办了湖湘工艺美术创意成果展,在成果展的会场上就直接体现了“互联网+”的概念,参观朋友们可以体验到线上线下的互动式传播,更加有画面感;湖南省文物博览会也有创新举措,线上线下同步联合、同时拍卖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流量,用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交易量,也提升了文博会的影响力,可以说湖南省文物博览会在国内文物博览成交量是位居首位的。湖南有名的湘绣、湘瓷、湘书、湘茶、湘影等文化产品历史悠久,为了让这些好的产品走向市场、走出国门,扩大国际影响力,把“湘”字号作为招牌吸引广大客户,提升市场份额,都是为了让湖南的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文化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可以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分享的好的文化产品,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而产生的文化消费将大大提高,不仅能积极促进消费的发展,还更加省事省心,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二、“互联网+文化”提升湖南传统文化产业活力

互联网已经逐渐渗入到传统文化产业领域,许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在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文化领域的布局。据不完全统计,财政部下达2015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其中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例如,阿里巴巴完成对文化中国的股份收购,更名为“阿里影业”。一些互联网企业进军影视业,例如,爱奇艺成立了爱奇艺影业公司。在“互联网+文化”这样红火的大背景下,中国省级卫视中最具代表性的湖南电视台整合“湖南卫视”品牌,发挥电视资源优势,网络新媒体平台金鹰网做大做强之后,通过网络反哺传统电视产业,利用湖南卫视核心内容资源,电视直播和在线互动相结合,开辟了娱乐业“网台互动”新模式。湖南卫视已经运用了新媒体了,现在有芒果TV在手机、平板上就可以直接看视频了,还可以通过手机增值业务观看湖南卫视的节目,并且湖南卫视知名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开通了专属的同名网络游戏,湖南卫视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满足不同年龄层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在“互联网+文化”文化背景下,这是大势所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进行资源的整合,取长补短,这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是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强强联手。传统电视媒体在积极寻求与新媒体整合发展,让电视媒体在应对互联网冲击这场攻坚战中取得了胜利。

三、互联网众筹开启湖南“互联网+文化”融资新模式

2015年年初,中国首部以互联网众筹方式融资成功的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湖南旧的存款放贷模式现在正在被颠覆,从今往后,文化企业不一定需要向银行寻求贷款,完全可以用“众筹”方式,把自己的产品放在互联网上,有认筹的朋友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这個平台,找到合作意向,实现投融资。在现在的资本市场下,我们应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融资渠道,小微企业能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使自己的企业壮大。而众筹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自己的项目放到互联网上,寻找喜欢该项目的投资者,这种方式既志同道合又能募集到资金,对于有好想法有前景的项目却没有资金的创业者来说,众筹可帮了他们的大忙,梦想插上了翅膀很快就可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门槛低、开放、包容,传统的融资方式准入门槛太高,把很多有想法没资金的创业者关在了门外。考虑到种种因素,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目的就是为了让地方政府出台好政策,鼓励新生事物的发展,让更多的想创业的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必然具有它自己的天然使命,有创业之都之称的长沙,早在2016年1月就已经率先推出了众筹股权退出机制试点。

四、“互联网+文化”助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生活在哪里,文化就在哪里”。文化是离不开生活的,没有文化的生活、没有文化的网络、没有文化的社会,人民的幸福指数会降低。建议地方政府建设一批网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电影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培育和发展一批文化类互联网企业,促进网络出版、网络广播、网络影视、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湖南现在大力培养一批本土的潜力股——“互联网+文化”企业,同时还在引进有实力的已经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大中型企业和大中型文化企业,希望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产业氛围,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互联网产业的先驱者,把人才拉进来、把企业拉进来形成合。要想做好“互联网+文化”企业,政府起到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也将借助于互联网,打造一个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场环境。“互联网+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是相互支撑,是相互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好了,文化也越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实践一再证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小步,文化产业发展就前进一大步,传播力、影响力就前进一大截。

湖南不仅仅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省,也是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互联网络大省,“互联网+文化”发掘了湖南的潜力,同时也让湖南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湖湘文化“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与“互联网+文化”深度结缘、深度融合,必将大有作为,大有可作,深入挖掘潜力,用足用活資源,用心用好“互联网+文化”,必将助推湖南文化产业的升级版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梅红霞. “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模式创新[J].北方经,2016年11期.

[2]鲁元珍. “互联网+”:给文化产业带来什么[J]. 决策探索月刊,2015(5)56-58.

[3]欧阳友权,吴钊. “互联网+”与中国文化产业[J]. 求索,2016(4):12-16.

[4]骆嘉,王中云.“互联网+”时代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探析[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6(1):154-170.

[5]刘玉珠.从“互联网+”到“文化+”[J]. 中外文化交流,2015(5):55-56.

[6]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思考.[ 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4):7-11.

[7]马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去向何处?[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17(5).

作者简介:

张雪琳(1989-),女,湖南长沙人,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老师。

猜你喜欢
互联网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谁远谁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