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2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竞争及压力越来越大,发生情绪障碍或精神障碍的病例也越发增多,抑郁症是一种慢性易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跟着大受影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患者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疾病认知能力仍有欠缺,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着很大地必要性。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特收集我院门诊部2016年01月-2017年5月期間诊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门诊部2016年0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47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5.5±5.6)岁;有家族遗传史患者11例、无遗传史患者79例;婚姻状况:已婚69例、未婚21例;学历分布:初中及其以下学历患者15例、高中45例、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患者10例。所有纳入对象均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都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到研究之中。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口服舍曲林,初始计量为每天25mg,随后可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到每天25-75mg。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对每位病人均进行抑郁和焦虑评分,干预后对两项指标进行再监测,对比两组数据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其中护理干预要点如下:
(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治疗第一天就开始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院内环境、治疗期间注意事项、院内规章制度等,是患者对医院有初步了解,逐渐缓解内心陌生感。次日再对其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相关诱因、治疗方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应护理对策等,提升其认知度的过程中逐渐缓解疾病恐惧程度,提升治疗依从性。另外还需着重进行用药指导说明,包括药物名、用药剂量、药(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理作用、饮食禁忌等,对于记忆力下降的特殊人群护理人员应反复多次耐心强调,必要时写成书面注意事项[1]。(2)心理干预,抑郁症患者本身不良情绪较为复杂,加上入院陌生环境和紧张的治疗气氛,更可能加重负面情绪程度,因此护理人员应用轻和的言语多和患者沟通,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氛围,做好倾听者,帮助病人排除苦闷,摆正治疗心态,并实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多给予人情关怀和鼓励,从而提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渐渐形成战胜抑郁的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3)舒适护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利于负面情绪的改善,因此行舒适护理十分必要,护理人员首先应保证病人出入、休息地方的清洁度,每日严格清扫消毒,保证通气透光,强化护士公共环境安全卫生意识,树立良好人文环境形象,保证病人所到之处干净卫生、舒适。(4)睡眠护理,精神不振、敏感多疑是抑郁症典型精神状态,因此该类患者多有失眠症,护理人员可指导病人入睡前先用温水泡脚,禁饮有兴奋效果的饮品,不进行刺激活动,不看画面刺激的电视节目等,夜间护士查房时应轻手轻脚,避免打扰患者睡眠。对难以入眠的患者可采用听轻音乐的方式促进入眠,必要时可给予安眠药物。(5)社会支持,抑郁症患者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差,更需足够的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家属、朋友取得联系,并建立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身心舒畅,安心住院治疗,入院后适当放宽亲朋探视时间,以满足病人心理需要[2]。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90例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65.4±8.2)分、(65.9±8.5)分,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分别降到了(45.3±9.4)分、(45.9±8.9)分,数据分析护理干预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显著改善(p<0.05)
3.讨论
抑郁症属于精神范畴疾病,其治疗效果受精神状态影响极大,不利于患者康复,还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的过度抑郁、焦虑、压力不得释放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轻生念头,这将对病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二次伤害。门诊抑郁症患者情况严重的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除了常规治疗,给予病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同样重要,对不同患者精神状态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社会支持、舒适护理、健康宣教、睡眠护理等措施,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进一步夯实了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康复[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系列护理,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可知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张海燕.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02(9):259.
[2]郎春英,赖玉兰,李伟丽等.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11):30-32.
[3]马国惠,毛国仙.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