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2017-04-19 09:52:57杨璐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围场县旅游业农户

杨璐

乡村旅游最早出现在1855年的法国,目前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已有相当规模,系统完善。国际乡村旅游现已形成以下八种类型1)观光旅游型2)参与体验型3)文化娱乐型4)回归自然型5)品尝购物型6)学习教育型7)疗养健身型8)回归自然型。乡村旅游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充足的发展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走向世界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可以有效的实现社会资源和财富在城乡中的分配,以第一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城乡贫富差距过大,产业结构单一化多项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消费欲望越来越高, 1999年,国家推出“生态旅游年”,鼓励全国各地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业。而这两年中,我国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的效果显著,国家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这意味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清代皇家猎苑,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风景区,坝上草原独特风光以及纯朴农家小院,独具特色的满蒙文化成为围场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2003年起,围场县依托本地资源,结合当地发展特色,选择景区所在村或者生态环境明显良好的村庄,创新性的提出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建设的目标。自此,围场县乡村旅游开始起步。在前些年生态旅游的发展后,又以乡村旅游相结合,共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004年,在围场县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些试点已经逐步起步。御道口乡,哈里哈乡率先发展,乡村旅游农户就发展到40户,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营业收入达7.5万元。到2005年仅仅一年的时间,发展迅速。发展到106户,直接从业人员达300人,年接待游客达7万之多,农户总营业收入有139万元,走出了一条“以户带组,以组带村,以村带乡”的发展模式。[3] 2006年,棋盘山又被确立为河北省首批确立的30处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村之一。[3]随着各村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乡纷纷成立专业旅游协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本地的旅游发展,完善规章制度,渐渐使各地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加强宣传推销,全村共同力保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组织各乡镇及部分农户参加了廊坊“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举办了“木兰围场乡村 旅游宣传推介会”,共与80余家旅行社进行了联系与沟通。还组织哈里哈、棋盘山、龙头山、山湾子、御道口等乡镇参加了在承德举办的由60多家旅行社、100多人参加的乡村旅游宣传推介会,进一步宣传了围场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客源。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围场县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得到了政府和当地村民的高度认可,全县共同致力于旅游业的更好发展。截至2014年,全县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政府站在当地的发展角度和国家高度,科学规划,明确产业方向。完成了《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全县7个重点乡镇的旅游产业概念性规划,聘请瑞典史威克公司编制《木兰围场可持续发展概念性区域空间规划》,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将红松洼、小滦河流域、城郊、敖包山、东庙宫融合成当地的五大旅游板块共同发展,打造木兰围场精品特色景区。此外,近两年政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配套的服务装备,重点实施了总投资105亿元的承德御道口皇家至尊旅游文化度假区、总投资23亿元的大峡谷自然生态公园、总投资20亿元的御道庄园等亿元以上高端休闲旅游项目9个,总投资200.8亿元。同时,全面改造升级景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加快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健全旅游服务功能。目前,全县37个乡镇,乡村旅游农户达到300余户,乡村旅游年收入过千万元。[4]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使第三产业成为领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给当地带来了生态和利益的双丰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化参与到服务业中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解决了就业的社会问题,大批闲置的地产房产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同时,由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也浮现出一些问题。

1.形式单一,定位模糊 围场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单一,内容单一,不能突出本地的乡土特色,未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和体验性消费,重复消费的机率很大,直接导致流失客户群的现象出现。在发展之初,本村或者农户并为给自己的发展提出明确定位,使农户对自身资源和当地发展情况认识不足,存在无序发展情况。此外,当地的宣传方式也较为单一,单一的凭借媒体广告,尚未建立属于本地的旅游信息网,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帮助。

2.缺乏特色。作为清代皇家猎苑,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人文历史是当地的很大文化特色。满蒙文化特色的存在是很大的旅游吸引点,但这一点并未被合理利用。在发展过程中,多数都未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只是一味提供食宿,虽然政府部门积极进行推动,但由于当地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系统并不是很完善,经验不足,导致现在吸引游客的项目单一,对民族,民俗文化挖掘较少,没有形成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旅游特色。

3.村民文化素质较低 经营理念落后。旅游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就是当地小农经济的思想严重束缚了旅游业的发展。大多数农户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并未发展过程中科学的进行定位,对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懂保护,忽略了重视自然和环境的重要性。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形式以农家院为主,比较单一,院内工作人员多为亲友帮工,服务体系不完善,经济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较低,从而阻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在多数的农户经营中,工作人员以老年人和无业的妇女为主,两类人文化素质较低,服务能力有限,且在当地的竞争中,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直接导致价格竞争激烈,与游客的关系紧张,恶性竞争的方式正在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小农经济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散,并未形成規模化经营的模式。整个县城需要联合起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围绕“皇家民俗生态三大主题,规模化经营,打造属于木兰围场的品牌效应,形成“吃,住,行,购,娱”的完整产业链条。对价格,卫生等进行统一标准化管理,保证围场县乡村旅游的消费质量。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进高品位的旅游项目和服务平台,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宣传,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宣传,采取多样式的广告宣传。同时因地制宜,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积极利用皇家猎苑的历史传统和满蒙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农民对农耕文化的自豪感,结合围场本地特色,可发展出观光型,体验性,民俗文化型等多种消费体验方式,吸引游客,打造出不同于其他乡村的独特文化之旅。

猜你喜欢
围场县旅游业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围场县人大常委会 持续做好联动监督后续工作
生态林业“新发展” 做出扶贫“大文章”——围场县探索“3344”生态扶贫新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浅谈围场县经济林发展特点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