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2017-04-19 13:57:30俞敏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出路新常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新常态的蓬勃发展,公共管理工作对政府的政策支撑、对民生的有效补给以及对社会的服务管理相关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个特征决定了我国目前社会管理和民生管理已经对公共管理相关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共管理工作也已经逐渐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再按传统的标准延续常规的工作模式了。笔者从自身工作经历和个人的不断总结中,对新常态环境下公共管理工作存在的困境和出路与对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的探索。

关键词:新常态 公共管理 困境 出路

一、新常态的概念和新常态环境下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期许

1、新常态的概念及内容。所谓新常态,也是常态,但它是对以往的常态现状通过实践和证明,进行否定后,又形成的一种新的常态模式。这是一个社会的话题,更是一个经济的话题。在经济发展环境中,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的核变式增长以及国家或区域内经济发展模式的崭新状态中,表现出的相关政策制度、人的思想认识、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等各个方面的同步配套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健康、有序、快速的经济发展状态。对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则主要是在全民政治思想的进步、政策法规的健全完善、社会和民生服务中科学化管理的有序开展和有效进行等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达到国富民安、生有保障、安全自由、民主集中的治理成效。当然,新常态还包括文化舆论领域、法治领域、农村建设领域等多个方面。新常态的形成,标志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步伐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和成果。

2、新常态环境下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期许。公共管理工作是以政府政策为基础,以公共管理部门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以保障以社会民生为主的公共事务为主的管理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的工作手段主要是在常态环境下,依照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风土民情、社会和民俗需要,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和管理的行为,从而协助政府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公共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最终达到人民的满意,它是公共服务工作的基础保障。新常态环境下,随着政府职能和工作实效性的转变,公共管理工作的责任区域和责任份量较以前有很大改变和提高,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标准也不同与以往,所以在新常态环境下,公共管理工作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浅尝辄止,它承载着国家、政府、社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所以,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一部分,它就是一个专门的职业。

二、新常态环境下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

比较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和社会需求,再看我国目前公共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会发现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不是空穴来风,是社会和民众的普遍反映。公共管理工作不能与时俱进阻碍了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制约了社会的长足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只有清醒地看到这个不足,明晰地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工作遇到的困难,我们才能找准病灶、有的放矢。

1、政治体系与政治能力之间存在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纵观當前我国公共管理共作制度的实施和举措的落实,会发现如全面化民生、民主化决策、法治化治理、纵深化渗透和普惠化涉及等方面做的还是不能尽如人意的。但持乐观的态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法治管理、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各方面民生举措的实施,还是比较平衡、融洽和有效的。这说明当前我国虽然公共管理工作大的形势是好的,但政治体系和政治能力之间仍存在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2、公共管理工作服务制度的落实举措还比较薄弱。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在很多时候还存在制度和举措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落实举措的能力不强、手段不新的地方。公共管理工作是需要实际的设施、工具和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行为来完成的,但随着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观念的滞后和工作的被动,很多举措已经不适时宜,很多设施和工具也已跟不上社会和民众的实际需要了。

3、公共管理工作者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公共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公共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起到的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遍感到距新常态环境下社会和民众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现有制度举措中还存在很多与社会和民众的需求不相符或不能满足的方面。如果我国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仍得不到行业重视,长期保持现有水平的话,那么将形成恶性循环,对管理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政府和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需要相脱离的矛盾。有很多时候,还存在上级的想法是好的、政策是对的,但到基层的落实中就走了形、变了味的现象,或有些政策落不到实处,从而得不到社会和民众的认同。在公共管理工作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现象的出现,影响了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效果。

三、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出路

1、提高公共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公共管理工作的管理能力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效果。若要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升它的管理能力,公用事业管理单位要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和优化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拿现有的管理方法与社会和民众的需要做对照查摆,查找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业务人员和执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倡树和呼吁人民群众树立一个“公共管理人人有责的”大局意识,实现全民参与。

2、加强对公共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公共管理技术与手段的创新,不断改变政府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将原来单一陈旧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丰富新颖的现代管理手段,并充分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真正提供在公共管理领域上技术的支持,从而保障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3、推动上层改革设计方案的实施。我国长期的历史可以证明,上层的改革设计方案及相关政策规范的出台,落脚点受益人都是社会和民众基层,但上级很多好的政策规范却由于基层的综合工作基础和执行力以及因地制宜的水平有限而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所以政府在政策颁发的同时,一定要兼顾重视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以确保政策的落地效果。同时,在公共管理工作改革过程中还要将体制制度的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要不断适应新常态环境下的需要,真正实现上层与基层的有机结合。

4、创新并重塑公共管理的正确价值体系 。在意识形态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法治、民主、公正、公平的环境;在政治制度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意识形态方面,要实现制度设定与监督,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表率作用,最终促进优良价值体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晓倩.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J].管理研究, 2016(4).

[2]张再生,白 彬.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5(3).

作者简介:

姓名:俞敏,出生年月:198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浙江台州仙居,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出路新常态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48:55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6:00:02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2:35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14:04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2: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