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远春 闵智 李学友
编者按:在贵州健康扶贫实践中,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各地进行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实践探索,为广大农村贫病交加的群众解决了眼前之困,也构建起较为长远的保障体制,其中不乏探索亮点,值得学习借鉴。
赫章县通过构建“三张民生网”、 打造“县乡健康服务圈”等措施,实施医疗精准扶贫,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有效降低了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在贵州最困难的1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3个同步小康发展困难县中,赫章均列其中。目前,赫章县有3.8万户13.1万贫困人口,占户籍总人口15%。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更是脱贫攻坚“拦路虎”。
为帮助众多群众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境,近年来,赫章县积极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大病补充保险以及特殊困难人群救助扶助政策进行整合,探索出一条医疗保障扶贫的有效途径。
“三张网”保障民生
贺遵贤老人是赫章县德卓乡胜营村孙家院组的“五保户”。前不久他摔了一跤,导致股骨骨折,住进赫章县医院。他没想到,自己住院竟然不用花钱。
病愈出院后,赫章县合医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贺遵贤住院共产生医疗费用39467元,保内费用38734元,保外费用733元,城乡医保报销38534元,报销后自付费用933元,民政医疗求助933元,实现了100%报销。
贺遵贤医疗账单背后,是赫章县医疗保障三张“民生网”。
第一张“网”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其重点是:实行普通人群在一级(乡镇级)报销85%、二级(县级)报销75%、三级(市级)65%、市外公立医疗机构55%补偿比例的基础上,对特困供养人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等群体中80岁以上老人,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线以上政策范围内费用100%报销;县外公立医院住院治疗的比照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予以补偿;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因突发自然灾害或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等困难人群,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线以上政策范围内费用,比照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5%予以补偿。
大病补充保险是第二张“网”。通过基本医疗保障后,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大于5000元的,可再到人寿保险公司进行大病补充理赔。从2016年10月起,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11类特殊人群大病补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到3000元。
医疗救助扶助是第三张“网”。对特困供养人员、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等人群,其因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大病补充保险理赔后,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由民政局给予全额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个人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大病保险理赔后,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由民政局按照70%的比例给予救助;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员因病住院的,个人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销、大病保险理赔后,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超过3000元的,超过部分按照50%的比例给予救助。
“三网”保民生,病患弱势群体广泛受益。赫章县城关镇黄泥村大龙门组“低保户”徐飞,于今年3月10日至4月10日因胰腺炎,先后住进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赫章县人民医院,共产生医疗费用114634.48元,保外费用2987.41元,保内费用111646.67元,城乡居民医保补偿72769.86元,保险公司理赔20573.00元,民政医疗救助15000元。她自己只付了9291.62元,自付比例为8.11%。
“一个圈”体现便民
过去在赫章,由于县、乡、村医疗资源不足,农民患小病都往大城市、大医院跑。在外面治病,费时费钱费力,困难重重。
“以前进城看病,耽误了农活,在医院还要排好长的队。”赫章县财神镇中田坝村村民彭彩群感触颇深。
这种现象在悄然改变。而今,彭彩群足不出村就能看病:“我有病就去村卫生室,看病方便,医生的服务态度也很好。”
这得益于赫章“县乡健康服务圈”。“1小时县、乡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的建设,提高了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特别是对贫困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花小钱、看大病,避免了因病远诊而增加就医开支。
近年来,赫章县共投入资金2.06亿元,建成了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妇幼保健院等,并融资贷款1.16亿元对2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标准化建设,新建或改扩建457个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夯实了健康服务圈硬件基础。
同时,全县计划到2017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一方面,招聘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医院,对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疗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大开绿灯;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式,加强乡村医生培养。
赫章县争取到省人民医院、贵医附院等三级以上医院对县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先后选送250名各类医务人员到省、市医院进修,组织长短期培训1800余人次,培养全科医生50人。
“以前一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现在实行多劳多得,医疗技术服务好的医务人员,一个月能收入四五千元,比外出打工挣得多。培训机会也很多,个人素质提升快。”城关镇河边村村医徐朝芬说。
健康服务圈建设,让赫章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村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赫章模式”三大内涵
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赫章模式”,主要有三大内涵。
健康扶贫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健康扶贫的资源往往分散于多个政府部门,医疗保障的待遇有重叠、医疗保障的范围有遗漏。为了最大程度惠及贫困人口,全县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补助和民政医疗救助的制度资源,建立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三张“民生网”,实现多部门资源叠加的医疗保障扶贫,形成“1+1>2”的良好效应。
健康扶贫实行政策倾斜、提高待遇。在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中,更多考虑贫困人口的实际困难和经济承受力,量身定做一些专门措施。无论是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还是在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都通过提高报销比例等方式,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健康扶贫关口前移、预防为先,从源头上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全县通过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及疾病预防措施,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解决了群众就近看医难题,实施医疗精准扶贫,有效降低了农村人口致贫风险。(责任编辑/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