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伏家
(南京市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浅谈生物教学中导入策略探讨
张伏家
(南京市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需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需重视课堂导入,做到简短精湛而又贴近生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导入;新课程;生物;教学反思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好的开始,一个精彩的亮相.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好的课堂导入给人以简洁清新的感觉,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的氛围轻松活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的课堂导入是成功的呢?作为一次成功的课堂导入,首先要符合以下两个原则:
1.简短精湛,目的性强
课堂导入只是一堂课的开始,如同开胃酒一样,量不能过大,却要起到让人欲罢不能,一探究竟的效果,时间一般控制在3~5min.一堂好课,必然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课堂导入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到课堂的主题上来,所以切不可夸夸奇谈,停留时间过长.
2.选材贴切,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反之,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也就缺乏生气,变得机械沉闷.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课堂导入的选材要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好的课堂导入如同一篇美文的开篇,使得学生迫切想揭开谜底,学习在轻松而又浓厚的氛围中开始了,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课堂导入的模式因学科、对象、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氛围的不同而不同.常用模式有以下几种.
1.问题情境导入法
生物学科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新课的导入,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学习.例如:在进行“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教学时,就可使用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去引发学生思考.“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为什么夏天尿多而冬天尿少?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以饮料代替水的做法科学吗?”再如“血糖调节”的导入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不吃早饭会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食?”……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2.复习回顾导入法
写文章时要用过渡句来衔接前后两段话,同样教学时也可用几句话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生物学知识是一个从宏观至微观的完整体系,前后知识点是统一的.课堂导入可采用复习回顾法,既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可引入一个新的起点,可说是“一箭双雕”.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的教学时,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生:“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结果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师:“什么是减数分裂?减的是什么数目?”生:“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因为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却分裂了两次.”在课堂导入时,通过复习有丝分裂的知识点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对比记忆,加深印象,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3.热点时事导入法
时事热点一直是学生十分关注的内容,生物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与人类社会一些重大问题,诸如人口、环境、粮食、资源与健康等密不可分.教师将这些备受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巧妙地应用到课堂导入中,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例如:采用SARS、禽流感、AIDS等重大疾病导入“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一节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视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
4.影视资料导入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引入课堂.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影视资料,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时,首先展示蝴蝶兰照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接着设问:“如果你是花农,怎样才能快速大量培养蝴蝶兰呢?”一幅图片一个问题简洁地引入正题——植物组织培养,达到导课目的.再如:“群落”一课的课堂导入,可下载一段动物世界的影视资料,展示草原群落上各种生物,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5.实物模型导入法
直观教学对学生常常有很大的吸引力,除影视资料外,结合学科特点,课堂导入还可采用实物模型法.例如:在进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教学时,可带学生去实验室,事先准备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设问:“在显微镜下你看到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形态结构上有何不同?”生:“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大肠杆菌要比酵母菌小很多”.师:“我们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呢?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类生物”.板书: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导入新课.由感性到理性既符合认知规律,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还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方法不光在课堂导入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运用.
6.科学史实导入法
此外,一些科学史中的典型事例,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例如:在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教学时,可回顾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历史,导入新课.科学史知识不仅是故事,它还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端正态度、呈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展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性和思维过程.各国普遍认为:进行科学史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科学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事业的性质等方面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总之,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确定.采用的方法要恰当、贴切,并能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好奇心而脱离教学要求.我想,只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
[1]张可柱,张祥沛.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78.
[责任编辑:季春阳]
G632
A
1008-0333(2017)27-0100-02
2017-07-01
张伏家(1963.1-), 男,江苏南京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从事生物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