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合阳县黑池中学(615303) 雷 均 ●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
陕西省合阳县黑池中学(615303) 雷 均 ●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高中物理的学习阶段,更是对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品质和动手能力的要求.物理实验是理论的基本来源,是物理产生的方式,所以对其的学习不仅是本质的学习,而且是用来理解理论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发现物理知识,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本文笔者根据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背景和特点,提出了几点创新教学改革的意见,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改革;兴趣;效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的灵魂,物理实验给学生展示了物理原理的来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有很明显的效果.通过实验练习,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物理理论,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锻炼了实际观察和思考能力.
因为高中学习时间比较紧张,而物理实验的实际操作又不是高考内容,所以师生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行创新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改正对物理实验的认识,并且增加实验安排,强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能够做到认真做实验,认真求知.具体的物理实验可以分为三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课外实验.演示实验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中为学生直接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以及发出疑问,适合较难的实验,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给学生直观的实验感受;学生实验是学生自己操作实验,主要针对一些比较简单或是对学生动手能力有要求的实验,更加清楚地接触实验,具有最直接的教学效果.例如《摩擦力》实验,通过改变运动的各种因素,让学生猜测是否会产生速度的变化,造成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摩擦力,并且通过实验来进行论证;课外实验,也可以称之为项目化教学,给学生一定的实验探索目的,以及相应的实验建议,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材料,完成实验过程.实验趣味性更强,更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的时间较多,是课下实践的一部分.老师要根据实验特点以及要求的不同,灵活选择这几种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每个活动中都能够有所得,能锻炼到自己的实验能力.
演示实验中缺乏学生的自主操作性,所以更需要具备足够的视觉吸引力或是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矛盾而得来的兴趣,因此,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理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跟随老师的实验演示思路进行思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演示实验进行中,老师不能只顾操作,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用语言魅力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在不断的思考、观察、更正、确定的过程中,对物理原理进行理解,也留下更为深刻的教学印象.例如在学习《安培定律》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dF=Idl×B这个矢量公式,用动画实验的方式模拟磁场的运动方向与规律,并且学会用手判断磁场方向等.因为实际教学中,难以给学生进行电磁场的实验,观看不到微观层面,所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动画加以印象的巩固,能让知识理解更容易,也更加有趣.
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思维的开拓,锻炼其动手能力,利用科学探究来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力的合成教学中,以往教师都会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之后由学生分组实验进行验证,而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会使学生形成应付了事的心理,没有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我们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体现其科学探究的意义.教师可以把"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整合到"力的合成"规律理论中.然后进行提问:如何求互成角度两个分力的合力?继而引导学生想象:用一个力拉动橡皮筋到某一位置,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再用两个力拉动橡皮筋到同一位置,作出这两个力F1、F2的图示.再继续提问:F、F1、F2三个力图示起点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图示有什么几何关系?检验过程:画辅助线,连接三个箭头末端.教师提问:F、F1、F2分别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边?猜想:分力F1、F2是邻边,合力F是对角线,经过猜想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这种新颖的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边想边操作,完成理论思维与物理实验整合,便于学生新知识的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思考灌输全程,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课外实验基本上是从生活中选择实验器材,更贴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理解,为了解决生活的某些问题或是解释某种现象而进行.注意让实验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用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进行实验,从而也优化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且能够从家长那里得到支持和肯定,增加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再者还要注意课下实验的小组活动性质,发挥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精神,制定一个更大的活动目标,通过每个人小目标的完成来进行一项更大的物理实验.这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提升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得物理学习变得真正具有科学性.
总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演示、参与、课外活动等形式,将物理实验和生活挂钩,成为学生学习或是兴趣培养的一部分.
[1]张宇波.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65-66.
[2]张新敏.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J].教育,2016(5):00167-00167.
[3]黄嗣伟.改革见实效实践出真知——试议高中物理实验中创新教学的尝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7).
G632
B
1008-0333(2017)06-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