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巴 大创想
——徐州市妇联幼儿园《泥塑与创造》园本课程研究与探索

2017-04-13 05:35:26文安媛
好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泥塑园本乌龟

文安媛

小泥巴 大创想
——徐州市妇联幼儿园《泥塑与创造》园本课程研究与探索

文安媛

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和一种外显行为的存在,于儿童是统一的。泥塑活动是儿童游戏精神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释放幼儿的天性,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式,泥巴是大自然赐予儿童的“恩物”,因其极强的可塑性受到儿童的喜爱,使其成为儿童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径和学习方式,是儿童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不二法宝。植根本园特色,积极开发园本课程。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背景下,引导幼儿能够爱祖国、爱家乡,在接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增强自豪感,并鼓励儿童自发的艺术表现,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创造力。

泥塑活动 创造 园本课程

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和一种外显行为的存在,于儿童是统一的。泥塑活动也是儿童的游戏精神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游戏精神也是儿童投入泥塑活动的驱动力和支撑。泥塑活动的这种双重维度决定了游戏之教育价值的双重维度:形式价值与实质价值。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在学习上所呈现出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决定了用抽象的言语讲授或说教、端坐静听式上课、集体统一的规范化教学,断然不能成为适合幼儿的教育形式。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途径。泥塑活动中的手工制作、言语表达、动作呈现、角色扮演以及直观的背景创设等等,使得泥塑活动成为幼儿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径和学习方式。

一、从细致入微的观察入手,循序渐进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泥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直观、立体、形象,而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虽有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脱离观察,没有了观察,幼儿就像失去了眼睛,无从入手。因此,我们引导幼儿从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捏“乌龟”,活动之前我先让孩子们观察自然角中的小乌龟,引导他们从乌龟的各个部分及细节之处着手,观察乌龟活动时四肢划动、关节伸长的动态,小朋友可喜欢了。在进行泥塑时,由于有了充分的观察,幼儿捏起来得心应手,有的捏了乌龟伸长脖子找食物的姿态,有的捏了全身紧缩的乌龟,还有的捏了在水里游玩的乌龟形象,非常生动有趣。一团团的陶泥,在孩子们的手中要长就长,要短就短,要圆就圆。

二、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指出:“至少对儿童来说,在工作之前,参加好玩的,幻想性的活动,能导致高水平的创造性。”儿童就是生活在游戏中,作为生活,他们的游戏有着极大的灵活性,是随时随地、超越时空的。

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理解、接纳、民主的氛围,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与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们在指导幼儿捏泥时,坚持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充分地观察;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有自己的思想感受;解放嘴巴,让幼儿尽情地交流。

三、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

泥塑活动传统教学经常是由老师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标准是学得像不像,却忽视了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这些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的非智力因素。我们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让泥塑活动促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

我们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发幼儿思考与想象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们在安排课程时一定要注意研究教学内容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科学探索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法,激发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尽量为幼儿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的情景,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如在活动室中布置自然角,在园内开辟饲养角、种植园等,常带幼儿去户外散步,并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难度适中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以供参考,以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1.园本课程初步成型,创新思维稳步发展

泥塑活动在我园开展得如火如荼。多才多艺的教师们借助“陶泥”,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艺术创作。各种泥塑形象如憨态可掬的表情娃娃、身背苹果的小刺猬、生机活现的小蜗牛、穿越时空深宅大院的门环(铺首)、汉陶俑、汉陶车马、意境深远的古诗配画、名著经典角色……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小手中诞生了。

2.创新思路不断拓展,各科领域相互渗透

如何让泥巴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分组教学等环节大放异彩,通过对幼儿在园日常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进入中班后的幼儿对数字和数学问题很感兴趣。“今天我吃了几颗葡萄”、“我比你吃得多”、“快看看我的积木摆的像不像7”、“我今天想用泥捏出数字3”、“我们给铅笔排排队吧,从高到低怎么样”……很惊喜地注意到孩子有这样的发现,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是课题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索的目标所在。

在泥塑主题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问题和发现又为“任务卡”的设计增添了新的元素,使得任务卡的设计突破了原有的单纯数字化的局限,排序、寻找相邻数、数字捉迷藏、点数等技能的增设丰满了幼儿头脑中数思维的概念和认知。幼儿对通关任务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多数幼儿能坚持完成所有任务卡,这对于依然处在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以上这些数学领域内的学习内容,谁也没有想到,在孩子们的手中同样也可以通过“玩泥巴”来实现。我搓个长条比长短;你搓个柱形比粗细;他搓个圆饼切等分……幼儿的创造和发现是那么神奇,孩子们信手拈来的“泥巴玩具”还可以进行数和量的学习与操作。

3.两汉文化有机结合,继承发展继往开来

在我园的园本课程涵盖内容中,包含很重要的一部分“汉陶”的教育教学活动。任何一所幼儿园所在的城市,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任何一种教育模式也都有其特定的起点与文化背景。它总是立足在当地的历史或人文环境之中,都应该在保留自己独特风格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因此,在我园陶艺工作室的环境创设上,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汉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拓片:简单地描述,就是用宣纸覆于汉化像石的画面上,再用水喷洒在纸上(也有人先把纸浸染湿),然后用毛刷把纸打湿,使其完全与石头相贴合,等到纸上的水分挥发到适宜的湿度时,用拓包蘸墨把石头上的物象拓印下来,拓完后,从画像石上揭下来的纸就称之为"汉画像石拓片"。拓印,在形式上,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风格与徐州地域文化的艺术活动,将它与本园的泥塑课程结合,用泥板代替石板,让幼儿从构思到绘画再到雕刻,直至完成拓印,是让幼儿接受一次完整的艺术教育、艺术体验的过程。在认知学习拓片复杂的制作步骤中,让孩子了解徐州汉画像石拓片。在幼儿充分感知、深入了解、动手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在中班、大班的美术游戏区角里,为幼儿提供泥板,鼓励幼儿运用泥塑盘条、刻画等技能,迁移至游戏区角内,进行艺术的再创作。

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背景下,引导幼儿能够爱祖国、爱家乡。在接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增强自豪感,相信在幼儿时期就给孩子埋下的热爱家乡的种子,也期待着它们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落实,为幼儿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幼儿园通过“泥塑与创造”主题课程的实施,让幼儿在艺术与创造的领域里享受、徜徉,为园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使幼儿园的办学品质得到进益的发展的同时,使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成为一种美好的存在。

(江苏省徐州市妇联幼儿园)

[1]王灿明.《儿童创造教育新论》第二章,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2][美]特丽莎·M·艾曼贝尔.《创造性社会心理学》[M],上海:

猜你喜欢
泥塑园本乌龟
泥塑玩具
寻根(2023年1期)2023-05-30 03:39:53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天津教育(2023年5期)2023-03-14 07:58:14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多彩泥塑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38
泥塑师
金秋(2021年18期)2021-12-02 01:15:08
民间美术——泥塑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乌龟胖胖
小乌龟
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