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挑战杯”为平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4-13 23:31:18闫茹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挑战杯课外竞赛

闫茹

创新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科研、学生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渠道、多环节的共同参与,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创业计划设计竞赛作为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个展示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

近几年来,笔者指导了多批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曾获得国家二等奖一项,自治区金奖二等奖、自治区银奖、铜奖二十余项。在取得可喜竞赛成绩的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学生,从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一、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作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该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通过该竞赛的举办,可以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因此,“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二、以“挑战杯”竞赛为平台,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他们不善于抽象思维,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喜欢观察,喜爱动手,具有好奇心。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为期一周的项目制作,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制作一些生活中用到的有自己特点的电子产品,如计时器、抢答器等电子作品,大力提倡及表彰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小发明、小创作。这样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课余生活中的学生活动相结合。此外,还可以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电子制作技能大赛”,在项目制作结束后举办“电子科技作品展”。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及这类型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将教学内容成果化

为了把科技、创新意识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参赛兴趣。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进度和课程内容,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环节的实践内容,在此过程中鼓励并指导学生们制作课程作品时加上自己的创新元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再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后选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同时教师应尽量为优秀的作品提供成果转化的渠道信息。

(三)将考核体系多元化

把课程考核改革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探索建立了考核内容能力化、考核形式多元化、考核方式过程化的课程考核新体系:采取操作技能展示、项目成果展、作品答辯、理论知识笔试等多种成绩评定方法相结合,加入“挑战杯”获奖的加分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搭建课外学术科技平台

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依托学生组织可以成立跨专业、主题多样的创新协会,也可以以实验室为基础建立承上启下的研究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教师组织这些社团利用开放实验室开展各类的科技创新等活动,激活“第一课堂”与拓展“第二课堂”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在“科技节”中,举行专家系列讲座、教师和学生论文报告会、科研成果展示等活动,向学生介绍最新专业发展方向,还可以邀请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进行论文报告。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课外学术科技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挑战杯课外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试论大学生参与课外创新创业大赛的意义
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
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 03:41:05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