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林
在“263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为真正落实教与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想就“学习目标”的制定、书写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学”
“教学目标”是从教师角度来说的,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不仅包括一节课应达到的三维目标,还包括教学采取的一些方法、措施等,它是面对全体学生而设计的,具有全体性和普遍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应具有或达到的目标或能力,即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学习目标”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将多维的教学目标综合转化为站在学生角度理解的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学习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二、目标越明确,描述越具体,课堂越高效
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即是教师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每位学生首要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要解决好“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教什么”是學习目标,“怎样教”是学习方法,即学习目标在课堂内的实施。学习目标越明确,描述越具体,方法越恰当,越切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其师生的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
教师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参考书》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与能力:1. 了解古代各文明的概况。2.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方式。3. 了解资本主义发展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4. 结合世界地图了解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5. 记忆并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是过程与方法:1. 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2. 注意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 加强交流,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4. 通过地图和其他史料,描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2. 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其给人类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结合学生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1. 能记忆、描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 通过讨论、合作和交流,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 反思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
本节课让学生全部的学习行为都围绕该学习目标有序开展,在阅读、记忆、描述中掌握基础知识,在讨论、合作、交流、概括中形成对世界市场、殖民主义正确、全面的认识。从实践效果看,学习目标虽不尽全面,但却清晰、具体、明确、合适、贴切,能启发学生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清晰、具体、明确、合适、贴切的“学习目标”,虽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它的制定过程却是异常辛苦的,需要教师确实认真学习与研究《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和学情。只有在真正把握《课程标准》和熟悉《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才能制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