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谈新闻工作者本领恐慌的应对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体会
□王强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保证不辱使命,在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同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于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的重要讲话为基础,对当前新闻媒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来得出新闻工作者对于本领恐慌的应对策略。
新闻舆论;本领恐慌;座谈会;体会
近些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新闻媒体在冲击下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并逐渐向边缘化发展。新闻从业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人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形成了“本领恐慌”。而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会谈中的讲话,我们可以清晰认识到,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庞大,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数量也越来越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将目光和精力放在这些媒体平台中,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基本上对主流媒体没有关注,几乎所有信息都是从网络中获得。面对这样的问题,新闻从业者必须予以重视,并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扭转当前的局面并取得媒体战场上的主动权。其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本领恐慌”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新闻从业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互联网思维与新兴媒体进行深入研究,保证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进一步融合,避免“本领恐慌”进一步加深。
“本领恐慌”主要出现于实际工作当中,其与工作、思想与学习多方面都有直接关系,并且形式十分多样。当前新闻从业人员“本领恐慌”的产生,主要与“自以为是、不求上进;眼高手低、华而不实”有关。除此之外,大部分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发展中的新技术以及互联网元素缺乏驾驭能力,导致其对新闻事业高速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无法适应,“本领恐慌”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机制体制不灵活
近些年,许多市直新闻单位为了确保在新媒体冲击下的自身可持续发展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内部改革,但收效甚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单位内人员机制有关,大部分主流媒体人员的流动性很小,几乎是几年都不会变动岗位,整体呈只进不出状态,并且单位内部缺少竞争机制,导致主流媒体人员工作散漫、得过且过,没有应有的积极性。即使有人员考核机制,也因为内部的不良风气导致考核变成只限于字面意思,根本无法起到激励优秀新闻人才的效果。
(二)年龄和观念老化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新闻单位中的新闻从业者大部分都已经从业多年并且年龄较高,其中能转向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少之又少。这些固守在传统新闻中的新闻人普遍传统思想严重,有的还将自己放在新闻的主体当中,认为自己仍掌握着“话语主流”,对新媒体十分抵触,不屑与之共舞。有的过于满足当前现状,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缺少学习意识,相关新闻知识几乎没有更新,但又没有应有的恐慌意识。如果新闻从业者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势必会影响到未来新闻行业的发展。
(三)事业心和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大部分有特色、内容丰富的策划宣传,都来源于上级的硬性要求,可见新闻从业者的探索精神与自主创新动力明显不足。从整体上看,几乎每个媒体从业队伍都不同程度上显现出了浮躁之气,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体制内的新闻人,能够真正踏实考察市场做媒体的人数十分少,大多数都处于好高骛远的状态,这导致整体新闻传播技能水平一直无法提升,无法与新媒体的发展更好融合。当前最严重的两大问题,一是体制内新闻人在支配主流媒体的同时不思进取,二是在当前新媒体的影响下新闻行业开始向创新方向转变,但却极度缺少创新型与事业型人才。
(一)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新旧媒体融合步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电视逐渐从主流媒体传播平台的神坛上走下,媒体行业逐渐从单一媒体转为全媒体形态,并拥有诸如手机报、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传播工具。新媒体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其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量大以及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并极大程度上对社会中的舆论导向产生了影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可以说,社会中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习惯从互联网中获取每日的信息更新,所以电视台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受众群体逐渐变少,影响力度逐渐变弱并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就需要传统媒体加快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思维,逐步与新媒体相融合,形成新旧媒体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此外,除了将新旧媒体更好地融合,还要加强融合后的发展步伐,逐渐从“互联网+”中寻得新闻媒体的发展突破口,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指导落实于实际当中,以正视事实为基础,以加大投入为宗旨,更加快速地将新闻媒体战场的主动权夺回,避免传统新闻媒体走向边缘化。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政治家办电视节目
新闻从业者要坚持人民性与党性的高度统一,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与核心意识坚定于心。保持自身行动上、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的一致性,找到自身准确的定位,始终在大局下思考、行动。切勿将新闻舆论工作当成单纯的业务工作,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始终将政治放于第一位,并保证正确的政治导向,对新闻采编中的采访、组稿、发稿、审核等环节严格把关。此外,在党的新闻战线上工作的新闻从业者要明确认识到自己既不是自由职业者又不是自由撰稿人,而是党与政府事业发展中的一份子,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新闻实践与新闻事业为基础,将党的政策与主张切实、直观地传播于人民大众当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动社会发展、守望公平正义、记录时代风云。
(三)坚持“走转改”,把握“时度效”
从发展的角度看,最好的课堂便是实践与基层,最好的老师便是群众,所以当前记者必须转变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身信息传递者的责任与义务,将工作范围向基层发展,将新闻采集与报道的目光放到群众生活当中,改正从前华而不实的文风,真正做到知民情、懂民意、顺民心,全面实现“走转改”。同时新闻工作者要谨记党的方针,使用自己强健的笔力、脑力、眼力,去创作更多有温度、有思想的新闻作品,让人们群众更为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党的政策,喜闻乐见、感同深受。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面对新旧媒体融合的时代大潮,学习是增强“本领恐慌”意识、根治“本领恐慌”的一味“良方”。胡适先生曾论道:“学问之道两面而已,一曰广大(博),一曰高深(精),两者须相辅相行。”一是要博学之,要学有广度。从书本里学,在实践中学,向身边的人学,开拓眼界,拓展视野,不断更新自身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新闻战线的事,也要了解各领域正在发生的事。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掌握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历史、法律、社会、生态、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会使“十八般兵器”,努力成为全媒体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用深厚的知识作为动力的源泉,使自己在新闻宣传的路途上走得更高更远。二是要慎思之,要学有深度。要在思考中前行,在总结中提升,搞清楚自己“缺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补什么”,更要明白自己应该要“怎么补”。不断创新宣传报道的思维和理念,加紧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真正了解新媒体形势下,受众更愿意接受的传播手段、形式、内容和方法,实现传播效果“更上一层楼”。
所谓“本领恐慌”其实就是能力危机与本领危机,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结果。当前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递形式逐渐丰富,新兴媒体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甚至已经有赶超传统媒体的趋势。我国的整体传媒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都在悄然之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让传统媒体中的新闻媒体人感受到更加明显的“本领恐慌”,危机感与压迫感也逐渐变大,而想要真正摆脱这样的“恐慌”,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潜心学习、与时俱进,才是避免“本领恐慌”出现的最好方法。
1.梁发年.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者如何应对“本领恐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体会[J].新闻世界,2016(06):3-5.
2.孙韵.浅谈“注水新闻”的危害及应对措施[J].新闻世界,2014(03):89-90.
3.康辉.承担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做中国电视播音、主持“国家队”[J].中国记者,2016(03):26-27.
4.丁伟跃.“八个坚持”引领新闻舆论工作[J].先锋队, 2016(22):19.
5.铁铮.应对“本领恐慌”之道[J].北京教育:德育,2014 (11):74-75.
(作者单位:黄山太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