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春 王雪娇 肖卓钢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完善教师资质.注重以学定教为基本理念.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为最终目标。生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其核心内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本文介绍了生本理念的内涵,并结合教学从课前提供先行组织者,课中激趣导入、为理解而教学,课后QQ群互动交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本理念 高中生物 教学
一、生本理念概述
自1999年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理念以来。该教育模式在基础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本教育是一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发展为本,重视发展学生的全面性、差异性、自主性、持续性;二是以生动为本,教学中所教内容应具有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致。构建生动活泼型课堂:三是以生命为本。生命从生到老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应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四是以生长为本,教师应发现发扬学生的优点,不压制学生的成长趋向。
二、生本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本理念教育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发展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长为本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前生本理念的体现
“先行组织者”是学习“新知”前提供的具有引导作用的材料。课前提供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个体差异的“先行组织者”材料。例如,适量的与“新知”有关的客观基础题与主观提升题,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解决。也可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微视频,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的兴趣。以《酶的特性》为例,录制微视频“用等量加酶洗衣粉,在冰水、温水、开水3种不同温度下,洗涤污渍手帕”。根据视频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温水洗涤手帕最为干净?不同温度对酶有什么影响?通过生动的“先行组织者”,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进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兴趣等。
(二)课中生本理念的运用
1.多元方式创设情境,激趣导人
情境是感同身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为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教师可以多元方式创设情境。从视频、图片、生活实际、小故事等导人新课,理论上可以体现以生动为本,实际上可以激发学生“我要学”。以《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例,多媒体展示鸡蛋、牛奶,各种肉类等图片,联系生活创设“为什么鸡、鸭、鱼肉味道不同”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学生在生活中有体会,知识上想了解,进而为构建活泼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奠定基础。
2.沟通+合作,为理解而教学
没有沟通的教学不是教学。没有合作的教学不是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生命、生长规律,运用“沟通+合作”方法,实现“为理解而教学”。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的“为理解而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对知识的对比、重组、推理,达到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程度的教与学模式。它强调更积极的“从行动中学习”的观点。教师要明确应该教什么?学生应学些什么?学生怎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在沟通交流、互动探究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思维与灵感。实现生本理念指导下的真正意义的“为理解而教学”。
(三)课后生本理念的再现
QQ群是一种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利用公告、聊天、共享、邮件、照片等群区域开展课后师生互动,在公告区发布答疑时间,学生准时有备参与。学生也可发布自己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激发潜能。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区别是易混淆的生物知识点,利用QQ群,进行生生、师生互动讨论,可以有效地进行基本概念的辨析,也有效拓展了教学空间。还可将学习资源传送到共享区,例如高中生物复习计划、生物知识框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结语
将生本理念的“发展”“生动”“生命”“生长”渗透到课前、课中、课后,是真正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模式。基于生本理念的教学,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致和自主意识,培养发散思维、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