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英
摘要:“增效减负”这一教学策略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和完善了以前出台的“减负”政策。在当前大力推广增效减负教学政策的趋势下,学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书包不再是鼓鼓的沉甸甸的。减负增效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隆重登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教育现状,提出几点关于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增效减负策略的浅显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
小学生处于知识的萌芽阶段,在面对语文繁杂的问题时,由于知识面比较广,难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深层次讲,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增效减负政策的实施推广。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头戏”,最为重要又耗时最多,作为基础学科,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夯实自己的基础。要重视语文课堂减负教学,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创造出好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教学的主流模式还是传统的单一传授式的授课模式,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而课堂只是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舞台。但在成绩方面,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始终把成绩挂在嘴边,把成绩视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学校学习中,一方面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能轻松上阵,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认为学习即负担。在学习中体会不到乐趣的情况下,再加上课堂教学不那么有趣,学生只会死气沉沉的面对学习,面对老师。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在生本课堂的要求下,作为一名新型教师,应该去用开阔的思维去影响学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务之急。
二、增效减负简述
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有更好的接受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首要前提,只有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学习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处于主体地位的只能且必须是学生,所以学生决定了教师的教,在教学中不能死板硬套,强硬灌输,而是站在引导的立场上,与学生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观察、积极探索,学会小组交流与合作,这充分满足了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不是很枯燥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习兴趣.近几年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减负与增效的教学观念的提出,为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备课不再是简单地讲解教案,留下长长的作业习题。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能更充分地调动自身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中,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策略
(一)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减负增效课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得到锻炼。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取得进步,意营和谐的学习氛围,强化班级建设,形成学习环境,保持学生学习状态,养成乐于探索,并不断发现自己的民主课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教师用积极的态度肯定每位学生的努力,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调动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问题回答不正确,教师不应该批评和指责学生,因为语文是一门相对开放的学科,对于意识层面的理解要求很高,也许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或者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梳理知识点,照顾那些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课程讲解时将这种差异考虑进去,同时调动起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给予正面反馈。在课下,教师应当和每一位学生分别进行有效的交流,用一些鼓励、赞扬的话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此同时,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作为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人师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增效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
评价增效是否明显,要看学生们能否有效的独立思考。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辅佐者,当语文学习遇到问题时,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去寻求答案,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们解题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培养出学生们独立探索的精神。此外,课堂提问要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化被动为主动,精巧地设置问题,并且附带一定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思考,而不是忙于准备标准答案,在探索中使问题得到解决,由教师驱散学生心中的疑问,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情景中来。
四、语文课堂增效减负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提倡的减负,已经不是减去学生课外作业这样简单的事情,而是将不必要的作业转换成新的学习任务,规避语文课堂中的形式主义,不让学生们去承担多余或重复的语文学习内容。所以说,当前小学语文减负,要着眼于去除那些无用和多余的知识,全篇课文背诵所起到的意义远远不如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将无关主题的议论变成思考,将表面化的语文情景表演转变成师生互动,回归到语文教学简朴本质,将主要精力放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实践中。
五、結语
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实施困难或结果不如人意,原因是来源于多方面的。减负增效教学,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典型可以效仿,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教学实践,但学生家长能否理解减负增效,教师与学生是不是真正拥有这样的学习思维,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参考文献:
[1]梁生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2011(02).
[2]张军.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
[3]李晓霞.提高课堂实效,敢问路在何方――浅议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版),2008(02).
[4]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