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荣
摘要: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主要是以养成良好习惯,为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的。正因为如此,注重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欲望,打造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是必须。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探讨: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将静态课堂变动态;加强赏识教育,增强学困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设立实验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做实验以及强化生物课堂评价,加强课后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新思路;兴趣
引言
初中生物作为入门级别的自然科学,对学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每节生物课的教学质量都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然而,目前由于中考不考生物,许多学校对生物学科都不太重视,使得初中生物课教学有效性偏低。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这一问题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非常突出。将有效教学理论与初中生物课教学相结合,探索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实现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无论对于有效教学理论与生物学科教学论的发展,还是对于教师和学生自我发展及其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建立高效的生物课堂呢?这是本文将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生物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生命的奥秘是最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很多内容大都与初中生的生活密切关联。这些都是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积极动力。当学生一旦对生物知识感兴趣后,动力也更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就有了保障。
例如,在学习“流动的组织——血液”中,当学完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而在氧气含量较低的地方容易和氧分离。此时,根据这一知识点可以提出问题: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情况中,最终将训练地选择在了昆明。大家分析其中主要因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学于致用。鉴于很多学生对足球感兴趣,他们探究其中缘由的主动性也很快被提起来。
二、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将静态课堂变动态
初中生物教材主要研究的是细胞结构、动植物体各种生命活动以及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其中,穿插大量图片。若靠教师纯粹讲授,学生也很难感受到这些生命过程,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在分析“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内容时,先展示种子的结构,再借助相关视频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动态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种子各部位的发育变化情况,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愿意学习生物知识,喜欢研究生物知识,从而真正学好生物学科。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学习生物知识中受益,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价值所在。
三、加强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随处可见,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在课堂学习上。因此,生物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比如,教学中,将较容易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待他们回答正确时,要及时送一句“你很棒”,或者面带微笑地朝他们竖起大拇指。这些学生往往会因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激动万分,从而主动投入到其中,为树立学好生物学科的信心迈开坚实一步。再如,在分析小肠的结构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可以将其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如果他们不能完整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干预,补充学生的回答,增强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
四、设立实验问题,带着疑问做实验
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生物科学取得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实验,能培養学生认真学习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设计效果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而实验教学的设置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做实验、懂实验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节成功的生物实验教学应该是集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与一体,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热情。生物教师在实验设置时可提出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有目的的实验,有计划地学习。例如,在开始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实验前,先向提问: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做实验,能使实验教学事半功倍。
五、强化课堂评价,加强课后反思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阵地,生物课堂教学成功与否都要建立在合理的评价机制上的。其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将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生物教师要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在学生的课堂动态表现上,合理分析课堂教学活动,对此作出恰当评价,再反馈指导课堂教学,循环渐进。例如,在开始“认识生物细胞”实验课时,先设计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观察看各种细胞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思考问题:植物的细胞形态结构较稳定,为什么?动物的细胞生态结构较多样,为什么?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适当给予评价,建立和谐课堂。此外,也要加强课后反思。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反思,及时发现教学瑕疵,合理分配教与学,这样便于教师真正掌控课堂教学进度,使生物教学真正走向高效。持之以恒地加强课后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一步。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是由多个部分构建而成。教学设计有其共性特征,同样,也要体现出个体性差异。作为生物教师,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探索与设计,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状态。总之,高效课堂的创建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及时吸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主动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促使教与学同时得以提升,把生物课讲“活”,让学生都能在生物课堂的海洋里自由探究。
参考文献:
[1]黄珊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刊),2013.
[2]杨立彬.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5).
[3]刘厅.任务驱动,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6(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