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中,避免不了語言接触,语码转换则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英语的广泛应用,在网络交际中中英语码的转换也更加普遍。通过网络交际中的流行词汇来具体说明中英语码转换的具体类型,并且从功能角度稍作分析。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码转换;类型;功能
一、引言
语码(code)是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码转换是使用者在两种和两种以上语言变体之间的选择和切换以达到交际目的的行为。(吴军群,2012)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在近40年来成为双语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问题,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和社会研究领域的多方关注。国外的众多语言学家从多个角度来解释语码转换现象,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如甘柏兹和布鲁姆最早区别了情景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两种类型;Myers-Scotton的标记理论和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
国内有关语码转换的研究起步较晚,语码转换在我国的研究起步始于 20 世纪末,内容大多属于理论介绍(何自然 于国栋,2001)和文献综述类研究(祝畹瑾,1994),具体的实证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语言学领域,何自然、于国栋、祝畹瑾等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语料,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分析了语码转换现象,但以介绍和验证国外研究理论居多。
关于如何界定语码类型有很多种解释,这里选取的是帕普兰的区分方法。帕普兰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
网络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包括句内语码转换和句间语码转换。
(一)句内语码转换。
句内语码转换局限于句子或分句内部的转换,并且混杂着词汇的转换。
1.表音符号。人们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意思会在句子内加入表音符号,这些表音符号或由汉语拼音构成或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如:
(1)A:这道题目是这么解答的……
B:soga,原来如此。
(2)A:快点我帮你取了。
B:3Q,太感谢你了。
(3)A:最近又瘦了!
B:那你有A4腰么?
(1)中soga本来是日语的词语,表示的是原来如此。但在此句中则是根据日语的发音在汉语中找到相似的字母拼音组合而成。(2)中的3Q由数字3和英文字母Q组成,取英文thank you的谐音,以示感谢。(3)中“A4腰”指的是比A4纸还要窄的小蛮腰,而A4纸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216定义的,规格为21*29.7cm(210mm×297mm)。 所以,只要腰的宽度小于21cm(210mm),都可以称之为“A4腰”,这一标准也将成为衡量尤物的终极标准。
这类的网络词汇还有很多,比如现在流行的“狗带”。即可以向对方表达不满让对方“你给我狗带!”也可以表示自己不会轻易放弃或者人数的情况。狗带是纯音译,狗带=go die,就是“去死”的洋气点的说法。
2.缩写。在进行网络交流时,为了减少打字的次数,加快交流速度,对于一些表达方式人们更习惯于使用已为人所熟知,并广泛使用的英语缩写方式。
(4)A:最近鼻子很难受。
B:这个季节容易诱发鼻炎!ps:保重身体。
(5)A:这门课有什么需要准备的么?
B:这门课需要做ppt。
(3)中ps是一种很常见的缩写形式,其全拼是postscript,意思是备注,是指人们在完成一段话之后,发现还有一些没说完的话,便使用ps来进行补充。
(4)中ppt是power point的缩写形式,交际者是学生的话,对他们来说ppt是比较熟悉的英文,使用其缩写则更方便快捷。
类似的还有cp,就是英文couple的意思。
3.词缀。网络交际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中还存在添加词缀来进行语码转换的表现类型,即在汉字后面增加英语词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6)A:你现在在干嘛啊?
B:嗨皮ing
英语的进行时是通过添加屈折词素来实现的,后缀-ing 是英文中正在进行时的表达方式,表示正在做某事,或正处在某种状态下。汉语的现在进行时需在单个词的前面加上正在来实现。(5)中“嗨皮ing”是指正处在快乐的状态之中。这种表达方式比使用中文“正在嗨皮”更形象、直观,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4.词语。除了上述提到的汉英语码转换的类型外,人们在句子内还使用其他完整的单词或词组来进行转换。
(7)A:你准备把这个图片发在哪里啊?
B:朋友圈or微博吧。
英汉语码转换是遵循汉语的语法结构,中间的介词转换成英文。在中文的语境和以汉语为主的语法结构下,网络交际者以各种不同词性的英文单词来代替中文单词的现象特别常见。
(8)we are伐木累
某综艺节目,邓超一句“we are伐木累(family)”,让在场的“兄弟团”和导演组瞬间笑喷,而自封“学霸”的他也引发网友的集体吐槽。网友调侃:“段子手邓超,当过英语课代表,老师都哭了”。
类似的还有What are you弄啥嘞、美cry、笑cry等。
(二)句间语码转换。
与转换发生在句子内部的句内语码转换不同,句间语码转换则是发生在两个句子或分句的分界处,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并以一个句子为单位进行转换。一般来说,句间的语码转换难度要比句内的转换难度大一些。(董若颖,2007)
1.引用语。在网络交际中,当人们谈到某些具有有趣的英文句子时,它的幽默性是由英文发音的押韵或意思的多样化体现出来的。但如果直接翻译或翻译的有偏差,汉语译文就突显不出某些词的多义性。或是涉及到一些与文化关系密切的内容时,如果使用汉语译文,则可能无法准确充分的表达英文原句的内涵,另一方可能没法理解其中的语言魅力,说话人的目的也无法达到。
2.插入语。网络中,人们会使用插入语,如:by the way,oh my god等进行英语和汉语的转换。
3.句子。
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因语境和心理情感的改变,在句子或分句的交界处会使用完整的英文句子进行转换,从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9)A:听说最近有人在打着慈善名义骗钱。
B:are you kidding me?怎么会有这种人!
对话中的are you kidding me?属于句间语码转换,表示你在开玩笑吧?更好地体现了说话者的惊讶程度。
这种情况在网络交际中也十分常见,you can you up , no can no bb! (你行你上,不行别哔哔),You have seed.,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给你点颜色看看)等等,都不是几个词语的转换,而是整个句子的转换。
二、网络交际中汉英語码转换的功能
由于网络语言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它有着与其他语体不同的特点,更便捷和生动,因而网络语码转换现象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功能。
(一)方便快捷。
根据语言学家提出的简约原则,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总是尽量节省气力,减少麻烦。网上对话交流与面对面的交流不同,网络交际需要通过键盘输入信息来完成,打字速度的快慢对交流顺畅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交际中为了能够更快捷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使交流能够进行下去,当人们发现某些词汇的英语表达形式相比汉语更简单,打字更快更方便时,就会趋向于使用英语,尤其是英语中存在的各种专有词和缩略词,这使得网民在交际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10)A:这份工作对我们有什么要求么?
B:没什么要求,不过,过了CET6的优先录用。
(11)A:你的paper写得如何了?
B:差不多了!
CET是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简称,其汉语的表达方式较长,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Paper(论文),有时候只用专业词汇,会让表达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加准确。
(二)填补词汇空缺。
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言结构,文化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因此,英语中存在的词汇或概念,在汉语中可能没有非常契合或对应的表达方式。 这既是源于中英两国社会生活的不同,也是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同(李艳,2010)。
由于文化的不对等性,英语文化之中的词语和信息可能在汉语文化中不能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或是对应的翻译不能准确地表达原词或原句的意思;甚至完全找不到对等的汉语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语码转换则发挥了其功能,说话者会采用转换语码来弥补文化空白,填补词汇空缺,即使用原有的英语表达方式来更清楚准确地表达其意图,从而使对方顺利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实现交际目的。
A:听说xx收到xx的offer。
B:羡慕ing。
(13)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B:I will have some snacks like粽子。
此例子中的 offer 全称是 offer letter。人们在求职或申请出国留学时,经常会提到是否收到offer的问题,在这个语境下的offer一般是指外企或国外学校发的一封格式类似的信件,用以表达愿意录用申请人的意向。
而(11)中则是因为饮食差异而造成的岂会孔雀,只能通过语码转换来进行交流。
(三)文化认同感。
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西方文化也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谈话内容和思想。通过接触不同的西方文化,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我国网民大多是年轻人,其中有一部分人追捧西方文化,喜欢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在这种文化氛围内,人们在网络交际中使用英语进行语码转换潜在地体现了他们对这种文化的认同。
(四)避免尴尬,更加礼貌。
当交谈中一些表达方式会违背社会规约、违背一定的礼貌原则时,使用语码转换可以起到回避的作用,使得话语更含蓄,从而为他人所接受。
人们出于各种心理动机,如引用、强调、避免尴尬、营造幽默气氛、炫耀语言能力等而采取的语码转换行为(梅枚,2014)。
(14)A:现在微博朋友圈好多打广告的。
B:真TMD烦人!
(15)现在在开会,能不能keep quiet。
因为考虑到要尊重社会的规则,语言不能过于粗俗,则使用了语码转换,用TMD来代替汉语“他妈的”,采用了委婉的表达方式。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各种网络交际平台的不断涌现,网络交际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也愈演愈烈。网络汉英语码转换是一种为了实现交际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行为。但网络汉英语码转换不是任意的、随心所欲的,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网络交际中使用这两种语码进行转换时,要注意避免不合语法的随意组合。
参考文献:
[1]吴军群.2012.《微博语言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分析》.《皖西学院学报》。
[2]何自然 于国栋.2001.《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现代外语》。
[3]祝畹瑾.1994.《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国外语言学》第二期。
[4]董若颖.2007.《大学生口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现代语文》第四期。
[5]李艳.2010.《从语用顺应论角度谈语码转换现象》.《广州大学学报》第七期。
[6]梅枚.2014.《国产电影汉英语码转换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张静,扬州大学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