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其培养方案

2017-04-12 16:04:43戴婷婷夏慧琳王江生
魅力中国 2016年47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大学生

戴婷婷++夏慧琳++王江生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培养方案。旨在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长期存在的就业难题,加快推进技术创新进程。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大学生培养方案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plan. Designed to guid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stimulate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to promote employment,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the social existence of long-term,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program

一、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近期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也随之而来。大学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自主创业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种较好的就业选择。各种形式的新兴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大学生创业被迫性明显、对创新创业本身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部分大学生抱有错误的创业观念,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商业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这些问题和不足成为了许多创业项目在半途甚至在刚萌芽就被扼杀的原因。创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轻而易举,没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储备,没有较为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项目在竞争强劲的市场中生存的。与此同时,各大高校陆续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活动都暴露了许多不足,如创业培训形式不规范、创业教育作用不明显、创业教育停留在表面等。

现实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并不如人意,许多大学生新创的企业不是如昙花一现,湮没在其他的企业之中;就是勉强支撑,没有后续发展的动力和前景。创新创业虽然引起高校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规模较小,参与创业的学生在学生总体只占较小的比重。虽然学生创业热情一直高涨且不断上升,但是真正投入进来的还是不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都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

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原因

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的创业阻力较大。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沉淀中存在一些对创业精神培养有消极抑制作用的因素。在社会自然中 “听由天命”的思想根深蒂固,创新精神被束缚,长久以往的科举制度束缚了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散和开拓。

②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当今高校对传统教育形式游刃有余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创新创业思维的老师少之又少。同时大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各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③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非常少,创业种类以及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高涨的创业实践需求。创业教育理念没有融入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来,使得创业教育似乎只是一纸空文。

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观念比较陈旧,缺乏独立实践实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不懂得如何开展创业交流。然而这些都是要成为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⑤高校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不浓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氛围雏形未形成,社会上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力量和人群较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较为缺乏。

⑥政府政策实施和推进的力度小进程冗长。出台的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虽说有一定效果,但是政策的出台却几乎一直停留于理论的层面,没有真正起到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培养方案

(一)完善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支持,满足了社会新兴行业和产业变革对新型知识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应当开发一套新颖、灵活、有特色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制度,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引导和开发学生参与创业、主动思考的能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沉闷的指导方式,让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规律,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学生的创造力无限激发开来。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

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而不是仅仅会纸上谈兵。创业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那么创业实践活动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推广创新创业计划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竞赛、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的开展,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创新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同时高校应该科学开发设计创业实践教学课程,在创业教学的内容上要极具吸引力和新鲜感。

(三)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需要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应积极推动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鼓励高校教师走到企业中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从而优化师资力量。

(四)重视创新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作为一股新的力量进入社会,应当积极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各方面能力,不断塑造并完善创新型思维,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为创业带动就业做贡献。

强烈的创业激情、新穎的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的强大的勇气的信心,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若想真正的创业成功都需要具备的素质,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将自己的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胆量和信心,同时健全创新创业人格,形成创业者的思维和创业的意识。

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是“积累型”、“继承型”的“人才”,专业运用能力不强、专业知识掌握度虽然高而广却缺乏实践和运动能力、胆量不足、生存能力差等问题层出不穷。实践证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才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 “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专业知识学习的空档利用业余时间来补充其他的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的创业大赛、创业讲座以及创业培训,投身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提高自己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在以后的创业实践中取得先导地位。 也可以到其他优秀公司实习为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实战经验,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五)广泛吸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SYB培训等内容,帮助大学生储备创业知识。大学图书馆也积极储备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方便学生学习与参考。

(六)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社会群体共同提供创业服务支持。

鼓励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鼓励各种优秀企业主动与高校联合来支持大学生创业并且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从而取得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实现公司人才储备的双赢。众多电视媒体应该打造更多的创新创业的节目,为大学生成功创新创业提供各种创业人才的经验交流,并为大学生搭建和优秀企业CEO交流的桥梁,从而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四、结论

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比较低,创业意识不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二是缺乏创新的兴趣,三是缺乏创新的毅力,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当今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和储备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有效的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有效的解决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现如今,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态度,大学生渴望自身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提高的需求都要求政府、社会、高校在各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要求高校建立更为完善、优质并且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这就需要高等学校在师资建设、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新或前所未有的革新,从而为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4.

[2]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

[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l978:382-38341.

[4]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8.

[5]朱广娇.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对策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论文,2010.5.

[6]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7]高文兵,黄伯云.大力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9(7):4.

[8]曹胜利,雷家驌.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9]李时椿.创业与创新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吕荣.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4.

[11]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1255.

[12]李儒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6(6).

[13]李晓静,陈树微,唐恩思.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实践研究[J].社科纵横,2011(26):282-283.

作者简介:

1.戴婷婷(1998-),女,学生,吉首大学校级创新性课题:基于校园创业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夏慧琳(1997-),女,学生,吉首大学校级创新性课题:基于校园创业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3.王江生(1978-),男,硕士,吉首大学创业教育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厅课题15C1148、教育厅思政课题15FDY07、吉首大学思政课题JSUSZ201505、招标课题16JDZB053。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大学生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4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22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