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重点群体增收,带动全民实现小康
四川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办法》,决定对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和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七大群体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
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收入分配结构呈现向好趋势,收入分配政策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创造社会财富,共享发展红利,为深化改革开放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正在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为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也正在向收入分配领域传导。既要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又要提高居民收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任务较为繁重。为此,我省结合实际制定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具体实施办法,对推动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政策、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努力营造激励奋发向上的公平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完善优化新时期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发重点群体增收,要切实抓住关键少数和重点多数。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抓住了收入分配改革的“牛鼻子”,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有力支点。此次涉及的七大重点群体代表了政策的实施方向,将进一步提升基层机关效能,同时也照顾了社会弱势群体。针对这七大群体,《意见》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并提出要实施就业促进、职业技能提升、托底保障、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收入分配秩序规范、收入监测能力提升等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政策,实施六大支撑行动,为实现城乡居民增收提供服务支撑、能力支撑和技术支撑,为此项增收政策的落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经济转型的节骨眼上,对重点人群收入分配的激励导向、分群体施策、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政策探索与创新,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产权的精神,有助于充分激发创业、创新、创收、创富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加快经济模式转变,改善宏观分配格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振经济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