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菁
【摘要】厌学现象在当前的小学生当中并不少见,每个班都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由于老师、学校、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也导致一部分小学生厌学语文,对于语文学习失去应有的兴趣,甚至一想到上语文课就不愿意上,厌烦写语文作业等。老师作为语文学习的指导者,需要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帮助学生转变厌学语文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厌学;厌学原因;辅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从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老师发现,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听不进课,不认真完成语文作业,还有一些学生明确说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连语文考试都不愿意认真对待,存在着明显的语文厌学问题。老师们非常担忧这些厌学语文的学生。语文是一门集合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由此看来,分析当前小学生语文厌学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语文厌学的表现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历来倍受学校、老师的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现在一些小学生厌学语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无法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很多老师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沉默寡言,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被老师提问,也不做答。甚至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都只是保持沉默,课堂上死气沉沉,只有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对于老师的讲授内容根本听不进去。老师通过与学生谈话也发现,一部分学生说不喜欢语文学习,上语文课提不起兴趣,不愿意配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甚至是一想到上语文课就想逃避,不想学习语文,也不愿意与同学探讨语文学习的问题,一上语文课就无精打采,课堂上心不在焉,更有严重的会出现上课睡觉、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极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小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很多语文老师感觉苦恼和困惑。
(二)学生不能认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一些老师发现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不能认真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课堂作业书写潦草,敷衍了事,完成作业的态度很不认真,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语文家庭作业。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会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学习任务,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从来都不会完成。而且这种现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还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作业抄袭,基础薄弱,语文成绩很差,人文素养缺失,不能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在这种厌倦语文学习的情况,也让很多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伤透了脑筋。
(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
除了一些学生对于内容丰富、知识繁杂的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不够主动积极,不愿意再继续学习语文之外,还有少数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感觉,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反感,一听到要上语文课就恨不得学校能够取消语文课。这已经成为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面对这种极端厌恶语文学习的学生,转化工作难度更大,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最为严峻的挑战。
二、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
面对当前小学生厌学语文的现状,很多老师也迫切的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语文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具体来说,造成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方面
老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语文的指导者、帮助者,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厌学问题,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首先,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还比较传统落伍,在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过多的指责批语,不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一些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信心,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了厌烦学习语文的负面情绪。其次,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简单单一,上课一个人讲的比较多,学生只能当听众,参与语文学习的机会较少,语文教学枯燥呆板无趣,不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导致一些学生在理解语文问题时存在着一定难度,逐渐减弱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缺乏创新与变化的语文学习,也必然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最后,语文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传统单一,仍然以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忽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导致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没有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认为语文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产生语文厌学的情况自然也与学生本身具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基础、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还比较薄弱,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表现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比较有限。当面对老师的批评责备时,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太笨,学不好语文,渐渐的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认识不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的认为是为了家长学习,有的是迫于學校考试的压力学习,这些外在的压力,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然会厌烦语文学习。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学不良思想行为的感染,以及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对于语文学习的目的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语文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