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红
论文关键词:图书室建设 发挥 图书室育人功效
论 文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和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视,对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和服务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必须通过图书室文化传播的这个主阵地,使之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8.2
学校图书室,不仅是学校文化底蕴的象征和教育资源的汇聚地,更是文化教育信息的集散地、是传播文化教育信息的平台和育人的重要渠道。在学校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中,图书室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其目的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意识和习惯,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小学图书室是基本的教育设施,是知识的宝库和知识的喷泉,也是学校的文化心脏,更是育人的重要平台,同样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作为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开放的育人大课堂,中小学应重视图书室建设,并使其功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要通过图书室基础设施的完善,创设优质的服务,提高图书馆使用效率,引导学生乐于将目光聚焦到这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中,培养学生的图书室意识,在图书室这个空间和平台上,汲取养分,健康成人,快乐成才。
一、加强图书室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文化传播平台
学校图书室必须具备基本的条件,具有书香味的环境,才能让学生喜欢走进这个天地,以静心融入其中。
1.拥有足够藏量的书籍。藏书量是一所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反映,也是图书室作用发挥的好与否的关键。书是图书室的血液,血液必须保持更新。藏书量的充足且多元化能明显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学生不喜欢图书室的原因,一方面是图书室所藏图书过少,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和查找的需要;另一方面,图书室的图书脱离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与学生求知的渴望和成长所期盼的读物有差距。足够的图书,可以让学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自由的索取知识和成长成才所需要的营养。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书是图书室的第一要素,除了充足的图书,环境优雅的图书室和充满文化气息的阅读大厅,更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要借助橱窗,多媒体工具,新书架,专题书架,书刊展示台和电子借阅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文化信息。这些设施和手段不仅仅是图书的承载体,而是学生搜索信息的主要路径。图书室也要把优秀图书和更新的信息主动呈现给学生们,培养他们的图书室意识,使图书室往日一成不变的藏书地,变为一个互动立体的信息乐园。
二、强化图书室主动服务意识,打造学生阅读之家
图书室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图书室自身文化的一种体现,反映出图书室的教育功能,图书室的服务质量是学生喜欢图书室的“风向标”。“学生至上,优质服务”是图书室工作的宗旨。
1.熟悉图书室业务,做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学生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影响借阅量的因素有图书馆文献的藏量和学生自身的爱好因素之外,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一名专业的管理员,应具有专业的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细致的回答,对合理的要求做出适当的满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借阅,从而提高他们到图书馆的频率,激发阅读兴趣。
2.增强沟通意识,做学生阅读的贴心人。和谐的图书馆需要增强人性化服务,把过去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面对不同的读者,沟通方法应做出相应的变通。但对一些共性的方面,比如语言亲切,态度有礼貌,服务面带笑容,善于耐心的倾听以及换位思考都是沟通交流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哪怕对象是千变万化的,都应该具备以上基本的素质。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年龄,习惯,取向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读者的需求问题,从而进一步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要。
3.发挥导师作用,做学生阅读的指路人。对学生而言,管理员既是“服务员”更是“导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图书管理者,不仅仅要提供良好的服务,更应作为同学们课堂外的老师,引导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培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过程中,管理员应该介绍和他们年龄相合适的课外读物,又不忘推荐他们对课堂知识有关的课外阅读,这样,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也有利于他们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能陶冶性情,提升阅读品味和鉴赏力。
三、创新学校图书室管理机制,彰显图书育人功能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推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和需求日益凸显,学校图书室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要建设好、管理好图书室,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支撑,更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做保障。
1.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的图书室总是在实事上存在着“以书为本”“重藏轻用”的现象,学生想看的书没有,发黄的“故纸”却汗牛充栋。而中小学生正处于想象空间大,求知欲望高、碰撞边缘多、目的不明确的年龄,他们有很好奇的探索一面,对图书文献信息也有自己的需要,他们往往对于现代科学和一些具有新锐观点及新视觉的东西更感兴趣,如果图书室没有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这些读物和信息,那么,这个“第二课堂”也就失去了服务学生的实际作用。图书室工作应该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上,让服务的意识贯穿图书室工作的始终。
2.重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完善。要按照学校图书室建设的标准,一方面,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建立和完善图书室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确保图书室的正常协调运转;另一方面,按照方便快捷、高效实用的原则,利用多媒体设施,建立完备的检索分类系统,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图书室的工作效率。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所以,图书室在文献资源的排列上应有更为合理的布局,做到借、阅、流一体化,在发挥高科技检索设备的同时,对同门类及相关的图书、现刊、过期刊物要相对集中的摆放,进行科学的分类,尽量缩短学生寻找目标刊物和查找资料的时间。
3.提升图书室管理者的素质。读者阅读指导是图书室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和服务内容,图书管理者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效果取决于其学识修养和业务能力。做好图书室管理工作,要求图书室工作者首先具有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人品涵养。同时,要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学生的无缝对接,也才能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为读者传递知识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