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记者 陈萧军
霾至
■文·图/本刊记者 陈萧军
一对游客在从上往下数着大气分为几层
2016年12月16日20时起,北京开始忧虑与躁动。
很多人在回家的路上,亲眼见证整个京城“一点一点消失”。很多地标性建筑被人们戏称“发射出去了”。
重度霾“如期而至”。城市很多地方按下了暂停键:工地停工,学校停课,印刷厂停印,机动车限行……
12月17日19时,在长安街西单段,戴着黑色口罩的交警正严格检查过往车辆,据北京市交管局限行第二天发布的消息称,自12月16日20时至12月17日17时,北京市仍有8.5万辆机动车违规出行。在霾的笼罩下,夜晚的长安街雾色迷离,不少骑自行车下班的人们在口罩的包裹之下,看不出任何表情。
12月18日早晨,北京持续空气重污染,在246.8米高的北京奥林匹克塔,鸟瞰北京城,咫尺之遥的鸟巢、水立方等城市地标建筑被“吞没”,觅不见影踪。
12月19日8时,雾霾仍未散去。在景山公园最高点俯瞰,紫禁城宏伟的殿堂楼阁已变得朦胧不清。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们戴着口罩,费力地寻找着雾霾中的鼓楼和北海公园的白塔。附近居民戴着口罩还是像往常一样到景山公园锻炼,“都习惯了,雾霾也不是一两天能走的,可生活还得继续,不是么?”一位晨练的大爷这样对记者说。
12月20日,来自英国的玛丽和朋友去游览天坛,由于出门匆忙,没有戴口罩,玛丽和朋友只得用围巾堵着面部,借以过滤污浊的空气。
夜晚在西单,一群少年随着音乐的旋律舞动,彩棒在夜雾中划破天空,让灰暗的格调有了一些明亮的色彩。他们是一只叫WOTAE的动漫舞队,经常在这里排练,快节奏的旋律,让少年们身着短袖也不觉得冷,只是个别队员戴上了口罩。
过去一年中,“雾霾红色预警”已经为京城的居民所熟悉,不少人渐渐将它视为冬季生活的一部分,少了些最初的惊慌,多了些平静。
长安街上的骑车族
天坛的外国游客
一位乘客在等待公交,主干道的电子指示牌上写着限行的通知
舞动彩棒的少年
截至发稿时,影响我国北方的雾霾进入最严重阶段,没有任何消散的迹象。卫星监测显示,此次雾霾的影响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区市,面积142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超过七分之一的国土被雾霾笼罩。河北石家庄的一些监测点,PM2.5指数一度突破1000。
在2016年的尾声,大自然用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课。有网友调侃地称这是中国第二十五节气:霾至。■
浓雾下的莲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