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国家对于初中教育加大了关注。因此,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已经被广泛重视,初中语文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以及建立学生的人生观念。同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育课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对相应的教学要求也有了提升,所以需要相关教师对其尤为重视。
一、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美
我们的生活以及接触的生活环境是充满色彩、千变万化的。所以我们需要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使我们的人生绚丽多姿。我国在实施新课改后,对于各级学校的要求也有了鲜明的对比,使其具有一定的层次推进感。对美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充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发展成综合型人才。所以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加大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只有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才能使其更加完整地了解这个世界,想要发现身边的美就必须净化自己的心灵,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才是真正的陶冶情操,进而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提升初中生审美意识的方法有许多,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成为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的人,对于周围的事物用心体会,在平时应该多关注周围的事物,用心灵去记忆生活中发生的美,进而使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教师应该依据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巧妙的设计,将鲁迅先生描绘出的精美绝伦的场景进行情境还原,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幻想,将鲁迅先生想要描绘的江南美景融入自己的脑海中。使得学生在自己幻想中的世界里化身为江南小伙伴与作者一起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之中。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应该饱含当地人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鲁迅先生所描绘的江南之夜的水上画面激发了学生们充分的向往之情。
二、在语文教学中了解美
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了解美,教师应结合初中语文课文对学生进行关于美的讲述。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过分追求物质化的人们往往渴望接近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的景色雄伟壮阔、如诗如画,各种美景争奇斗艳,使人的心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提升,初中课文中的名句散文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念,进而融入文章所描绘的景色之中,在其中发现美并了解美。
例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很容易使人们了解到其中的美。鲁迅先生所描绘的是至高无上的人性美,在鲁迅先生所居住的地方,人民热情好客、正直淳朴,儿童的思想更是纯真无邪的。在“乐土”平桥村,“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而且在鲁迅先生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乐嬉闹的时候,是不用过多地顾忌长幼辈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当地村民的生活十分和睦,使得这个村子形成了朴实的风气。虽然鲁迅先生所描绘的生活环境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加工处理,但是这的确是人们想要的生活。鲁迅先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充分地体现出了纯真的风土人情,这与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无疑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三、在语文教学中感触美
通常来说,文章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具备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分辨出人物的内在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人物刻画最多的就是小说类的文章,同时很多初中生都喜欢读小说,而且小说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其根本,教师应该适当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审美教育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巧妙地探寻这些典型人物的形象,并对这些人物进行适当地描述,使得学生的内心能够被这些典型人物的经历所感染,进而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启迪。另外,不仅小说中的人物具有这些典型的启示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所出现的思想家、政治家、诗人等伟人都是初中生应该学习的典型,教师需要对此加以结合并引导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感触美。
例如,鲁迅先生在《社戏》中所描绘的当地风土人情,是对童年生活时期最真实的感情流露。正值中年的鲁迅在经历了生活的困苦之后了解到了很多社会的黑暗面,这与其童年时期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无比自在的“乐土”承载了他太多的真挚情感,鲁迅先生怀念那自由自在的乡间生活,想念他的祖母、六一公公、儿时的伙伴们,因为在人情冷漠、自私自利的社会之中,只有这些人的心灵如同那烈日一样光明。
综上所述,初中語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探寻一切关于美的事物。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在语文课堂中感触到教师营造出的情境美,进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作者单位:陕西省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