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黄节的应试之路

2017-04-10 21:19:38罗杵增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族大丈夫主考官

罗杵增

黄节先生字晦闻,广东顺德人。在他19岁那年,奉母亲之命离开广东,去参加顺天乡试。这时候的他,尚未成为后世人所熟知的岭南诗宗,他的七律,还没有独步一代,至于德行才学,亦未被士林所宗仰。这位年轻人起初仍犹豫不决,不太愿意走这一趟。母亲催促他说,“这次可以去啦。孩儿你不出去看看名山大海,你的气象终究不能宏大。趁我现在还没老,不妨去试试。至于结果怎么样,不必计较太多。”黄节犹担心自小无多交游,此去万里,没有人同行,不料母亲来一句:“大丈夫还有不能独立的吗?”话已至此,出门势在必行。当然,这次他落榜了。回到家里,告诉了母亲此行的经过,似有沮丧。却不料母亲打趣他说,“这次出行,不过是很小的一次而已,只不过既然生为大丈夫,难道要局促在家里(足不出户)吗?”劝勉他开阔心胸,放眼天下,而不拘泥于小小的一次出门,一次考试。两年后,黄节重新出发。这时朋友来送别,他留别一首,中有二联:“万里关山奔直北,半囊书剑压轻装。细歌杨柳风三面,同溯蒹葭水一方。”年轻人的朝气与轻松自信,几乎要脱纸而出。回来的路上,黄节忍不住赋诗道:“万里浮名一掷轻,何堪回首望燕城。”这位年轻人,再次落榜而还。这一年,已来到1893年,列强虎视眈眈,国族危如累卵,清朝民心大失。下一年,即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当此衰乱之世,但凡有抱负的读书人,想应试为官,都不是为了一己之私。黄节正是如此。这次落榜对他来说,虽难免失望,仍束身苦读,出入经史,留心时事,求为实用之学,自有一番大丈夫的自觉。不幸的是考完五年后,母亲过世了,没能看到他施展抱负的一天。黄节哀毁骨立,他的老师简朝亮甚至要写信劝勉他“世方多难,国家需才。万不可执古礼误大事,权以处之,孝之道也”。直到1902年,正值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离上次应试已过了9年,期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黄节30岁了。推前两年,即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国运维艰,万方多难。三十而立,这是一个节点,黄节想试多一次。五月份的时候,他动身去开封,准备第三次参加考试。这一次,心情很复杂,出发前,感慨赋云:“肝胆尚能披铁石,国家曾见卖金缗。时艰敢谓科名贱,学养今无母命遵。”考官袁玉锡首先读到黄节的卷子,大叹奇才!策论十三艺,针针洞见时政兵防科举等弊病,皆有为而发。当即便上荐主考官陆润庠,却马上被批下来。再次上荐,又被批下。最后十八房考官联合公荐,还是无果。終于,黄节迎来了第三次落榜。袁玉锡“愤懑成疾”,拿出自己的俸钱去印刷黄节的答卷,“以供于海内,为文章吐气,使不湮没”。提笔给黄节这位素未谋面的考生写信:“当今人才消乏,腐简陈编所束缚者不必论,得一二天资过人者,又不免隳突嚣张,淹博宏通如足下,乃竟欲博一等而无能为力。”拳拳所出,在于公心。也正从此始,黄节渐为世知名。至于为什么会落榜,黄节的老朋友、名士罗敦曧后来分析:“及核其策论第五艺,论科举之弊,洞见症结,乃知晦闻之所以中其忌者,盖在于是。”这次的主考官陆润庠曾多次担任主考,每次凭藉这个机会,笼络一批批门生,“以丰其所入也”,黄节偏在答卷中论及科举的是非,难怪受到其人排挤。这次落第彻底唤醒了黄节,此后再没有应试。第二年,黄节萍飘上海,与邹容、章太炎等人结识,著书为民族主义发微,变卖家财,发起成立国学保存会,主办《国粹学报》,不敢自惜气力,一肩把国族文化的命运挑起。本栏责任编辑 张家瑜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族大丈夫主考官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飞魔幻A(2017年11期)2017-12-20 17:16:05
特长
三月三(2016年10期)2016-11-01 19:11:57
滕州前掌大墓地的国族问题
东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考驾照
三月三(2016年6期)2016-06-21 10:24:30
台湾如何看待日本占领折射国族认同
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6
考驾照
幸福家庭(2014年4期)2014-09-10 07:22:44
民族国家构建与国家民族整合的双重变奏
——近代中国国族构建的模式与效应分析
思想战线(2014年6期)2014-04-09 02:11:48
云南籍藏族大学生国族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