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华
摘要: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巨大的汽车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汽车维修工人的空缺。我国一线的汽车维修人才多是来源于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但是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堪忧。针对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职教育 汽车维修专业 教学质量
中职教育采取的教育标准是培养就业型的社会人才。新时期,我国汽车维修专业又有很好的就业市场,但是高中职培养出的学生却受到企业的诟病,即学生的高中职教育的质量较低。汽车维修专业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以社会需求的技能为重点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构造高效的教学培养系统。
一、当前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在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中主要是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训课堂为辅。这种教学方式显然违背高中职汽车维修对人才的要求。次教学手段、工具都比较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尚未普及。单向性知识输出模式在教学中仍占据主流,枯燥的课堂氛围,干瘪的知识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主动探索的动力。
2.学生自我意识丧失。高中职教育中学生主体意识被忽视是很常见的现象,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欠缺,对学习价值意义的不理解,对汽车维修教学的反感。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一味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各种学习,忽视自我思考,忽视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致使学生内在动力难以发挥效力。
3.教学体系化建设缺失。教学体系化建设能够降低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弥补高中职教育中存在的短板。高中教育中体系化建设还是面临较大的困难,比如教学资源不足、办学条件较低,等等。此外,教师还缺少相关汽车企业的经验。
二、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
1.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课件的研发
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应当将重点内容划分出来,确切地说,中职学生的教育应该以技能为住,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内容可以具体划分为两个部分,以理论教学指导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对汽車结构逐步进行了解,在不断的动手和学习中逐渐的掌握了汽车的原理和维修技巧,所以要适当的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相互结合。由于中职的师资力量单薄,老师的水平有限,学校的基础设施以及能够为学生们提供的实习汽车也有一定的落后性,所以可以依托较为先进学校的理论课程进行教学,选择较为优秀的学校上课课件,让学生能够掌握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弥补了学校在师资和设备上的不足,提升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
2.专业知识与维修操作相结合教学
汽车内部结构机械结构复杂,工作原理抽象,仅仅是课程上对汽车专业知识进行传授和教学,学生仅能够抽象的了解到汽车内部的结构以及工作方式。需要把汽车维修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维修操作相结合进行教学,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并重,用实践巩固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们进行实际的操作维修。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在钳工、电焊方面的动手能力,增加这方面的技能培训课程,并改变机械、力学方面课程的内容,以实用性为主。在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机械操作技能之后,中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胜任汽车维修工作。
3.中职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加强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运用教学一体化的创新教学模式,鼓励优秀教师到相关企业中顶岗工作,也欢迎企业中优秀员工到学校担任校外教师,实现校企人才的良性互动,切实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提供学习、实习、就业机会,也使中职的教师队伍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教育,专业技能进修。除校内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之外,可以大力引进具有较高业务水平,丰富工作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加盟中职教育,实现教师队伍的快速提升与高水平发展。
4.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中职教育不等同于应试教育,中职教育多为技能教育,不能把长篇大论的理论生硬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较为抽象的汽车维修知识。应该施行多种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就业方向进行教学活动。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目的,发挥中职学校的特点,工学一体教学。中职学校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汽车故障分析诊断能力、解决汽车故障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提升汽车维修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最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鲁春山.关于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5,(12):71.
[2]李云巧.探讨如何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J].时代农机,2016,(10).
[3]胡杨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