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丽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需要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结合起来。分析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总结出特殊学校语文能力获取的顺序和通过学习最终能够收到的效果。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语文基础 愉快教学
一、尝试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愉快教学模式
1.教师要唤起学生兴趣
教师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尤其是对于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来说,更应该受到教师的特殊关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真心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些特殊学校的孩子是住宿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还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教师需要在生活上给这些孩子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用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深深地爱,他们一般不会想家,会特别喜欢在学校生活,有利于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自信,保持愉悦的心情,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有缺陷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严格,更不能觉得他们低人一等,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恰当的要求,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对于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对待;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没有责任心,对这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过分的要求,会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2.巧妙运用直观教学
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弱智儿童轻松学习。弱智儿童对语文充满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实践,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述出做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增加生活实践,加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1.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展开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教学开展实践教学体验
枯燥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厌学的思想存在,学生都比较贪玩,如果在课堂教学时,通过组织与主题相关的游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首先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大的乐趣,通过游戏,可以保证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变得简单明了,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画画技巧和方式,最后对其游戏进行总结和勾勒图画,从而通过玩耍达到教学目的。
2.鼓励特教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自主创新型学习,是以学生的自我思想和自我表达为中心,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整地展现自己的想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对其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备课,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也是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利于其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对其个性化发展形成了阻碍和打击。
3.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春天的文章时,可以带领学生在春天的时候走到室外,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增加其阅历,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素材,有助于学生体会情境,能够使学生对大自然的景象更加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力量,既亲近了大自然,亲近了阳光和大地,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教学课程内容,增加其学习乐趣,感受学习带来的美好。
三、让特殊教育之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与生活从来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觉得要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加强聋生的语文实践,提高聋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水平。
语言文字本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尤其我们的语言,是最讲究神韵的,没有形象的感受,没有对字里行间的情感的体会,没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尝意会,学生怎么能读好作品,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在特殊教育中,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主要依靠视觉、肤觉、味覺、嗅觉等其他途径感知外界事物。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见,传统的“讲解、灌输”式课堂教学是不利于聋生的语文学习的。因此,我们的学习活动一定要“以人为本”,把教科书与聋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让聋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使他们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一定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到聋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去激发聋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
教育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些孩子的语文能力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得到锻炼,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让这些孩子能够有所收获,促进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振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