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儒金 江俊益
(广安市蚕业管理站,四川 广安 638000)
调查研究
改进四川栽桑方式的探索
欧儒金 江俊益
(广安市蚕业管理站,四川 广安 638000)
四川蚕桑产区在长期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栽桑方式:“育实生苗,栽实生桑,芽接改良,冬季重修,无拳式养型,采片叶养蚕。”采用这种方式所栽桑树根系发达、采叶和修剪对桑树损伤小,较好地解决了四川蚕区桑树“栽得活、长得好、管得久”的问题,在行业界备受推崇,直到现在仍是川内主推的栽桑技术。但随着蚕桑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这种栽桑方式的一些固有缺点不断暴露,主要表现在投产见效慢、树型管理难、桑叶质量差、生产效益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适应蚕桑产业新的发展要求,我市蚕业技术推广部门做了大量探索,试图通过“良桑苗繁育、嫁接苗栽植、夏伐式修剪”的方式,改进现有的栽桑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积累了不少教训,现将我市改进桑树栽植管理方式的探索总结如下。
1.1 良桑穗条扦插育苗
1989年华蓥市蚕桑站科技人员在参加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培训回来后,利用所学“电热线升温沙床催根硬枝扦插”和“营养钵绿枝扦插”技术,先对桑树枝条进行处理,然后进地排栽繁育良桑苗。试验2月开始10月结束,共排栽插穗1万余个,到秋季出苗时,成活率不足10%。
1.2 “插桑”接芽扦插繁育
1990年武胜县蚕桑局利用新发现的“插桑”品种容易扦插成活的特性,集中县内部分桑树嫁接高手,收集当时推广的20余个良桑品种,把“插桑”枝条剪成12cm左右长的小段做砧木,采用冬芽接的方法嫁接4万余插穗,扦插繁育良桑苗。春季扦插,冬季落叶时成活率高达90%以上,桑苗长势旺盛。
1.3 袋接繁殖良桑苗
1999年岳池县蚕茧公司从江苏购回愈合处理后的嫁接体20万穗,选用沙壤地排栽,成活率不足20%;2000年又从江苏请来嫁接人员,采用袋接方法嫁接10万余穗嫁接体,排栽后成活率仍然不到30%;2007年岳池县蚕业站资助业主从浙江购回良桑嫁接体6万穗,春季排栽,秋季成活率达60%左右。
1.4 嫁接良桑苗栽植
1992年邻水县柑子镇蔡垭村集体从浙江购回良桑嫁接苗栽建成片桑园500亩;2003年邻水县城北镇三树村又从浙江购进嫁接苗栽建桑园600亩;2007年武胜县从浙江购进嫁接苗30万株,分给一家一户栽建桑园。从此以后,全市几乎每年都要购进部分嫁接苗提供给农户栽植,良桑嫁接苗和实生苗栽植并行推广。从2015年开始,由于新建桑园以业主开发为主,所栽桑苗基本上采用嫁接苗。今年6月武胜县又从浙江购回已经排栽成活后,生长了一段时间的嫁接苗——“青苗”夏栽建桑园600亩。
1.5 桑树夏伐式修剪
1999年在国家茧丝风险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在广安区崇望乡合力村进行桑树夏伐试点,对全村37户农户的31亩桑园在冬季统一进行留条短尖,第二年春季单独出库蚕种按排养蚕,比大面积提前一周收蚁,统一进行小蚕共育。春蚕结束后齐头年生桑树枝条基部剪伐,不养夏蚕,秋蚕和晚秋蚕与大面积同步出库蚕种养蚕。据调查,夏伐能够使春叶提早10~15d成熟、增加春叶产量30%左右,可以缓解秋叶老化、促进秋叶生长,增加秋叶产量10%以上。
2.1 良桑苗繁育有待改进
从已有的实践来看,我市利用“插桑”做砧木扦插繁育良桑苗成活率高、技术成熟,有一定推广价值,但与江浙的袋接每人每天嫁接2000~3000穗相比,四川的芽接每天每人嫁接500~800穗的水平差距太大,江浙的袋接育苗更有优势。然而,我市的袋接育苗成活率低,袋接技术人员和袋接工具缺乏,良桑嫁接苗繁育的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
2.2 嫁接体栽植值得商榷
江浙地区已经推广良桑嫁接体直接栽桑建园,川渝地区也有一些地方推广。但据我们的试点探索,与江浙地区的桑园相比,四川蚕区土质比较粘重、板结,栽植过程中容易出现土块大、土块硬、桑根压不实、接穗松动等现象。其次,从江浙购进嫁接体,长途运输也影响接穗与桑根的愈合,降低嫁接体栽植的成活率。
2.3 嫁接苗栽桑可提前投产
2016年我市通过栽植良桑嫁接苗新建3处共700余亩桑园,全部实现了春季栽桑、晚秋季养蚕,预计今年全年可实现亩桑养蚕1张以上,2018年达到正常生产水平,比实生苗栽植提前1~3年投产见效。其次,嫁接苗栽桑有利于桑树新品种推广。我市近10年通过购进良桑嫁接苗栽植,成功地引进了江浙推广的新桑品种,加快了桑树新品种的推广,同时还能保证同一地块桑园桑树品种相同,桑树长势一致,桑叶质量相近,有利于蚕茧质量的提高。三是实生苗嫁接效率低、用工大、成本高,今后我市应主要采用嫁接苗栽桑。
2.4 桑树长势与土质关系更大
1992年邻水县柑子镇蔡垭村新栽500亩嫁接苗、400亩实生苗桑园,因为土层薄、土质过沙、不耐干旱,5年后嫁接苗的长势确实不如实生苗;但2003年邻水县城北镇三树村所栽600亩嫁接苗桑园,由于土层较厚,水肥条件较好,5年后桑树长势并没有明显衰退;近三年全市所建桑园都是利用水稻田栽植,嫁接苗长势反而比实生苗长势旺。
2.5 桑园夏伐的优点
一是夏伐能够改善桑叶质量。广安地处四川盆地底部,夏季高温干旱,桑枝条经常“止芯”,秋季桑叶容易老化。采取夏伐式修剪,可以促进新梢生长,缓解桑叶老化,改善秋叶质量。同时,桑树冬季留条短尖,春季桑树发芽基数大、春叶产量高、能大幅提高质量好的春叶在全年桑叶产量中的比重。二是夏伐能够减少桑树病虫害。夏伐齐拳无保留剪伐,修剪技术简单,农民容易掌握,桑树枯枝干桩少,减少了病虫害藏身场所,越冬虫口密度低。夏季在桑树病虫害大量繁殖时剪除枝叶,带走大量病原虫卵,切断了病虫害食物来源,可以减少桑树病虫为害。三是夏伐能够提高蚕茧质量。桑树冬季留条短尖,促使桑树春季早发芽,提早饲养春蚕,可以较好地避开春蚕上蔟期梅雨天气,改善上蔟环境,提高春茧质量。同时,夏伐能够增加春叶和秋叶产量,多养蚕茧质量好的春蚕和秋蚕,不养蚕茧质量差的夏蚕,从而蚕茧质量大幅提高。
2.6 桑园夏伐的不足
一是增加了生产安排管理难度。夏伐增加5月底6月初农忙期桑树的剪伐,若夏伐不及时,将影响桑树生长。二是少养了一季夏蚕,春、秋季饲养量更大,养蚕用工更集中,同时秋蚕饲养极可能遇到高温伏旱,增加了秋蚕生产风险。三是夏伐后必须加强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稍有疏忽就将极大地影响桑树生长,加速桑树老化。
3.1 长期观察,摸清效果
我市虽然很早前就开展了“良桑苗繁育、嫁接苗栽植、夏伐式修剪”探索,但由于桑树夏伐仅进行了一个周期的试点,嫁接苗栽植桑园保留时间最长的也仅8年,并且影响农村大面积生产的因素多,得出的结论说服力有限,直到现在业内还存在较大分歧。要适应蚕桑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动我省栽桑方式的改进,还必须由蚕桑行业权威部门出面,进行长期的试验示范,准确弄清各项技术措施的具体影响和最终效果,得出更客观的、系统的数据。
3.2 深入实践,改进操作
“良桑苗繁育、嫁接苗栽植、夏伐式修剪”在江浙推广时间较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技术标准,有些技术是可以通用的,但有些技术带有较强的地方特性。与江浙相比四川的地理条件、土质情况、气候特点有明显差异,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法也必须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必须深入实践,不断摸索改进,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适合四川特点的栽桑技术标准,才能加以培训推广。
3.3 统筹考虑,配套推进
桑树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改进栽桑方式,必将影响到蚕桑产业的发展规划、配套技术推广、具体生产安排、生产工具和物资供应等,须统筹考虑,配套推进。推广“良桑苗繁育、嫁接苗栽植、夏伐式修枝”,在桑园建设规划上要尽量选好田好土,加强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桑园管理水平;要全面进行小蚕共育,改善小蚕饲养条件,减轻因春蚕和秋蚕饲养时间提前不良气候带来的影响;要加强桑苗繁育基地建设,强化调入桑苗的检验检疫,防止疫病发生,保证大面积栽桑的桑苗安全。
欧儒金(1963-),男,大学,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