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延琦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
穆延琦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文章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作为研究对象,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并用文献、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等方法阐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对策
当今社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出现了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当然这其中不乏专业不对口、大学生缺乏经验等各种原因。但笔者认为“学校与社会脱节”是最为根本的原因。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提升本科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1.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内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它使学生把二者很好的配合起来,利用高等院校和企业的资源与环境,培养出能适应各个企业和单位用人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
英语“Cooperative Education”是对校企合作的诠释,也称之为合作教育。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把它定义为课堂学习与工作技巧学习的结合,从而更有效地使学生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因而我国也称之为“产学合作教育”或是“校企合作教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建立“校企结合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正是这一战略的关键突破口。
1.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使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拥有丰富的的教学资源、优秀的师资队伍与教学经验,企业求贤若渴,是人才的天然实习基地。学校可以利用企业作为自己学生的实习基地,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把握行业动态,提升就业率。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克服了传统办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不一致的困难,打破了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二者严重脱节的弊端,减轻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
2.1 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双元制,堪称高等教育的典范。所谓双元制就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完成对学生的职业培训,二者相互配合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这种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企业培训,学生在企业里接受培训的时间是在学校里的四倍。企业也会发给培训生一部分报酬,同时德国也给予接受学生实习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2)美国社区学院模式。美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以社区学院为办学特色。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模式。可以用“宽专多能型”来形容美国社区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通过这种合作教育模式,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优势减少经费的支出;企业也可以通过此方式检验人才是否具备职业技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受益。
2.2 国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1)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常见,也是一种企业比较热衷的模式。企业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做出人才需求的要求,作为培养方的职业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共同制定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学校按照签订的协议为企业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形成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就是把学生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模式中的“工”指学生作为员工在企业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学”就是在企业实践学习的同时,不间断在学校里的学习。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1)企业、学校、学生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从校企合作的短期来看,其得到的回报小于付出,这极大地打击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并没有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与参与。大部分的企业合作范围仅局限于高职院校,而企业由于缺乏利益驱动及相关制度保障以及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2)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利益有待协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的目的都不一样。政府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价值,以提升国民素养与教学水平。企业是想获得最大经济利润,并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学校目的是提高其社会声望和升学率。而学生更倾向于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最终找到一个好的就业机会。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价值取向,形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各种阻力,导致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举步维艰,重形式轻内容,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
(1)学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进行交流,提高学院的基础能力,所谓基础能力,就是学校的科研水平和队伍,还包括拥有实践经验的高端技术人员,这样才能高效的解决各种问题,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用高水平的科研水平去吸引企业。
(2)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中坚力量的作用。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应当参与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没有谁比企业更了解人才的需求。企业通过全方位的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按照具体的岗位能力需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评估。
(3)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政府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关键,它必须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相关法规与配套设施,以法律的形式作为保障,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顺利推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跨入了新的阶段,高等院校和企业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大主体,利用二者优势结成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作用。只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功能,给学校和参与合作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条件保证,学校理性定位,企业积极参与,认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对促进科技进步、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特色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路。
[1]郭小川.大学-企业合作技术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2]余雅风.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3]徐琳.德国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2,(2):50-51.
[4]黄佑.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4,(3):72-73.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U Yan-qi
(Dezhou University,Dezhou,Shandong 253023,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tal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and starts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ve talents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ersonnel training;countermeasures
G718.5
A
2095-980X(2017)02-0209-02
2017-02-16
穆延琦,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