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欲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1.动态呈现。
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
(几何画板逐次呈现每个图形,且后一个图形基于前一个图形变化而来)
2.引导想象。
正三角形的每边中点打断,然后按照顺次连接,出现了一个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的每边中点打断,然后按照顺次连接,出现了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想象出这样的图形吗?(先引导想象,再出示图形)
3.观察发现。
从正六边形到正十二边形时,它的边发生了什么变化?有角的地方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样处理正二十四边形。(引导感受边逐步变短,角逐步变“光滑”)
4.突破有限。
(1)正二十四边形如果继续按照刚才的变化,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样?
(2)放大正二十四边形,发现点和点之间还有线段连接。
(3)同样,如果边数继续扩大。比如100边形?500边形呢?
(4)如果继续想下去,你想到了什么图形?(圆)
5.思辨交流。
(1)呈现动态图和圆。
提问:经过刚才变化的过程,你觉得圆“可能是几边形”?
(2)同桌交流。
(3)反馈:
①圆是一边形。因为如果有很多边,那么边和边之间一定有线段了。
②圆是无数边形。因为只有无数条边都变的像点,一个一个挨在一起,就是圆了。
③小结:所谓的无数边其实不再是边,而是一个一个点,所以更确切的说是无数点。而无数点“挨在一起”就是大家说的“一边形”,即一条曲线。
6.揭示课题。
“无数”和“一”如此和谐地体现在圆身上,今天我们来认识圆。
1.直尺画圆。
(1)过渡:如果画圆,我猜你们一定会用圆规。可是古时候,人们没有圆规只有直尺,该怎么画圆?我请一个同学穿越到过去学着古人的样子去画圆。(微视频呈现)
(2)引导:看,他先画一个点,接着在离点4厘米处又画了一个点,然后又在4厘米处画一个点……他画了很多很多的点。想象一下,如果他一直画下去,能画成什么呢?
生:有可能画出一个圆。
2.绳子画圆。
3.设问交流。
(1)设问:两种画法都能画出一个圆,前者“画点”,后者“画线”,到底“圆是点组成的?还是线组成的?”
(2)同桌交流。
(3)小结:圆可以看作是无数个点组成,也可以说圆是一条曲线。因为线上有无数个点,无数个点连成一条曲线。
4.想象画圆。
(1)回顾如果要用直尺画圆,每一步做什么?
(2)你认为要画怎样的点?预设:离中心点距离一样。
(3)一个中心,3个点能画圆吗?如果连起来会是什么?4个点呢?6个点呢?(课件演示)
(4)按这个要求画点,到底要画多少个点?
(5)回顾:怎样才能保证画一个圆?要分几个步骤?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点动画成圆”。
板书:中心点——无数个点(距离相等)
1.过渡引入。
(1)出示:早在 2400多年前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
师:什么是“一中”“同长”?
生:一中就是中心点,同长就是无数点和中心点距离相等。
(2)出示正三角形、正六边形,并连接中心和角的顶点,如下图。
问:圆的同长与其他图形同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学生交流,并出示下图。
(三角形的中心连接边上的线段,感受不同长。连接圆上和中心的线段,感受同长)
(4)小结:看来,圆有一中,更要同长,圆上所有点和中心点连接的线段都是一样长的。
2.圆规画圆。
(1)要求:用圆规画两个圆,并想想“圆规画圆和直尺画圆、绳线画圆有什么相同之处?”
(2)学生独立画圆。
(3)呈现三种画图方式,交流相同点。
①中心点在哪里?(圆规的尖确定中心)
②无数点藏在哪里?(连成的一条线)
③距离相等在哪里?(圆规的两脚张开不变)
(4)呈现不同的两个圆。
①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②同一半径不同圆心。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板书:大小、位置)
3.认识各部分名称。
(1)师:其实圆的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分别叫圆心、半径和直径。通过画,你觉得圆心在哪里?(中心点)半径呢?(距离)
(2)标记圆的各部分名称,并量出圆的半径。
(3)出示直径概念:通过圆心,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讨论: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1.出示图:圆上、圆内、圆外的点,认识圆上、圆内、圆外概念。
2.所有点连接圆心成线段,观察这些线段,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圆内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圆外的点到圆心大于半径。圆内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不一定相等,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即半径相等。
4.练习:根据图中信息填空。
1.出示生活中圆的图片欣赏。
2.圆应用。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几何画板动态展示。
教师小结:在平地上,两个轮胎的圆心到路面的距离相等,所以人坐在车上就不会颠簸,利用了圆的知识。
3.圆文化。
出示圆桌图:中国的许多餐桌为什么是圆的?(每个人夹菜的距离一样)
师:这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其实在中国文化里,圆还代表团圆。
4.圆精神。
出示场景图片和资料。“联合国圆桌会议”,圆桌会议指围绕圆桌举行的会议,圆桌并没有主席位置,亦没有随从位置,人人平等。
师:只要是地位平等,即使不采用圆桌,它依然叫圆桌会议,在精神层面表示处处平等。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圆,我们的研究结束了吗?你觉得还需要研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