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天慧,合肥工业大学商学系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15年前中国的出口和进口贸易额分别仅仅为2660.98亿元和2435.53亿元,而到了2016年出口和进口货物贸易额已经分别为13.84万亿元和10.49万亿元出口;同时,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水平上升较为明显,出现了结构性通货膨胀。弄清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作用,对于做好宏观经济调控,稳定国内物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对外贸易的内外联系情况,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对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的路径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
其一,进口贸易增长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方面,进口增长会增加我国的总供给,在国内供给量和需求量一定情况下,它有助于降低我国的物价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当国外出现“通胀”时,进口贸易会将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信号传递到国内,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
其二,出口贸易增长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出口贸易是构成国内总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内供给量和需求量一定情况下,出口贸易的增长会扩大我国的总需求,推动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
其三,贸易顺差增加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在资本项目和其他经常性项目收支既定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的增加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由于外汇不能在中国市场直接流通,中央银行为买入外汇需要大量人民币,形成外汇占款。这样,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量增加,会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引起我国货币供给量增加,进而推动国内物价水平上升。
本文选取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顺差额指标作为分析变量。为避免小样本回归产生的偏差,本文采用月度数据。所选择的样本区间为2007至2016,样本数共有10个。2007到2 016年的CPI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数据库。同期各月份的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亿美元)和贸易收支(亿美元)来源于商务部网站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库。
检验单位根常用的方法有ADF检验法和PP检验法,本文采用AD F检验法。采用EViews7.0
计量软件,得到ADF检验结果。为了消除原始变量异方差的影响,对变量进行异方差处理。检验结果表明,ADF检验拒绝了这些序列的具有单位根的假设。由于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便可以对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等作进一步检验。
选择滞后阶数为3- 4,利用EViews7.0,对CPI与贸易顺差之间关系进行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至少在5%显著水平上拒绝了“贸易顺差变化不是导致我国CPI变化的Granger原因”假设,同时,检验结果接受了“CPI变化不是导致贸易顺差变化的Granger原因”假设。这说明,贸易顺差变化是引起CPI变化的原因。
本文采用Johansen(1990)最大似然法,进行协整检验,运用eviews运算。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r≤0的假设,即上述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其协整关系式为:
InCPI= 0.125784InBALANCE
等式表明,就长期而言,CPI贸易顺差之间存在一个稳定关系,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会通过贸易顺差途径影响我国国内的CPI。具体地说,贸易顺差每增长1%会引发我国CPI上涨0.125784%。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CPI上涨主要是由国内因素造成,但是,对外贸易的增长也是推动我国CPI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外贸易引发CPI上涨的影响因素中,贸易顺差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进口贸易的影响,而出口贸易对CPI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我国在控制CPI上涨的过程中,为减缓外贸对物价的正向推动,笔者提出以下意见。首先,保持出口贸易适度增长时,进一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如减少高能耗、高耗材商品的出口,以减轻贸易数量型增长对资源供给和通货膨胀而产生的压力。其次,采取措施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国内企业的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减少这些产品进口量,来降低输入型通货膨胀给物价带来的“叠峰效应”;同时改善进口贸易结构,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等价格涨幅小产品进口,以减小我国的贸易顺差,以减少顺差对CPI正向效应。最后。,鼓励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减少由贸易顺差所产生的外汇储备增加,从而以缓解CPI上涨压力。
[1]王荣.对外贸易、FDI对我国CPI的影响分析[J].对外经贸,2015,(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