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音
□程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要走向纵深,必须要理顺三大关系:一是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关系。目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解决当前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艰巨任务。这既需要深入推进国内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改革突破,也需要公平、合理、包容的外部环境的配合与支持。二是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关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三是农业缺乏基础竞争力与参与全球农业竞争的关系。差异化战略应当是今后我国塑造农业竞争力的基本取向。而农业的差异化竞争,除了体现为产品的安全、健康、快捷、方便、有效供给的竞争外,并非表现为全球市场的直接竞争,更多反映的是对农业的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等国内新消费新需求。在规划设计“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发展战略时,要促进中国农业与沿线国家,实现资源互补、产能合作、市场互惠、发展共赢,共同参与并分享农业全球化成果。
□尹成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发展绿色高效循环生态农业,要在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协调推进农业结构布局、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和提升,实现农业发展、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三位一体;坚持传统农业功能和新型农业功能并重,不仅要生产和提供农产品,还要提供旅游产品、文化产品、休闲产品和生态产品;坚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并重,提高光热土肥水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资源由平面利用向立体利用转变,由单一利用向复式利用转变,由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由一极利用向多极利用转变,向空间、集约要资源、要高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坚持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倡使用绿色高效肥料和农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投入品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打造高质、高效和能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循环农业;坚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并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放在首位,生产出更多更好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