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同课异构”

2017-03-25 23:58:58朱亚洲陈孟强
新课程·小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语文教学

朱亚洲+陈孟强

摘 要:自从“同课异构”这个新名词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无论大型的观摩教学,还是校本的教研活动,都有“同课异构”的安排和“同课异构”的探讨,校外校内也有对同一课或同一环节的不同教法和学法的比较、研究。曾经的备课要围绕教学大纲,有固定模式,所以备课都是千篇一律,这种做法虽然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它使广大老师的备课缺乏积极性,导致不同老师对同一节课的不同理解和领悟能力没有展示出来,扼杀了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才能的发挥,“同课异构”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是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崭新的开始。

关键词:语文;教学;同课异构

在新课改下,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与“学”也由表面的模仿发展到内容上的创新。为了使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发展、深化,各校学校以“同课异构”为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力求达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使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一、同课异构的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备课的好坏,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同课异构而言,目前采用多人备同一课,同一课由几位同课头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各个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教学理念、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教学。各位老师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课后将优缺点及时探讨与交流,总结概括。教师展现出不同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效果,从而选取最优的教学设计。多人上同一课的优点,发挥所有成员的智力优势,以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不足是多人上同一课时,由于学生实际情况不同,针对学习差异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分析、理解不一,导致教学目标不能顺利达成,这将会极大地影响多人备同一课的效果。

二、同课异构的体现

同课异构中“同”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异”具体体现在:

1.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九寨沟》为例,王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张老师则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每段的段意,感受九寨沟的人间仙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两位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方向也不同。

2.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表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导课为例,有的老师以名人名言导入新课,有的老师以与本课相关的谜语导课,有的以历史事件导课。总之,老师对课文的导入可以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三、同课异构效果的思考

同课异构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互动的平台,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在“异”中传递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异”中完善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异”中增强因材施教的意识;丰富因材施教的能力储备。完善同课异构研究的设计思路,将有效教研的理念贯穿于同课异构的环节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了同课异构的效果。

四、同课异构优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实践者。要改变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同课异构研究是集体与个人智慧的结晶,结合教学实际,使教师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课异构能够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自觉参与,积极实践。概括来说,有以下优点:

1.针对性强

同课异构研究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它针对不合时宜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将利于学生发展、利于教师成长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因此,针对性较强。

2.实用性强

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师个人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同伴的讨论研究中得到启发,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应用,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指导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强。

3.参与性高

同课异构研究的是同一节课。和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的兴趣浓,热情高,容易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教师有话可说,有共同问题可研,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常上常新,每次都有新的体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总之,教师的阵地在课堂。同课异构为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的教学生活丰富了,同伴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围浓厚了,教师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思维深刻了,认识广泛了,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进行同课异构的设计实质是要思考何为“异”的问题,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异”的目的就会更明确,主题也更鲜明。

参考文献:

[1]王飞.异构:一种有效的比较研究范式[J].广西教育,2009(9).

[2]饒杰腾.文学科教育探索[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0:57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