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姿态

2017-03-23 22:38:28钟旅安
辽河 2017年2期
关键词:散文心灵

钟旅安

当下,散文到底应该为何模样呢?这如哈姆雷特所言,是一个问题。它是大河奔流,行当所以行,止所以不可不止;它是可供把玩的小品,信手玩弄无意摩索;它是学术随笔、它是诗抑或为是剧?恐怕像风一样并没有统一的方向,那种种诠释,可以攒成一个博物馆吧。譬如前些日,我就长了见识,阅读了所谓“新散文”代表宁肯以睥睨神情慷慨陈词:“我们的写作确实与传统不同,我们对散文各自有独立的理解,但同时又通过作品体现出美学追求方向的基本一致性。”(见引自宁肯《我与新散文》)

可以确定的是:这群作家,改变了传统散文短小的形式,使散文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动辄十几万言;张锐锋说的更加明确:“散文不是一事一议,不是咏物抒怀,不是通过什么表达什么简单逻辑。散文要面对人类整个经验世界,表达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生命面对现实与历史的心灵过程,是大体在一个框架内,表现心灵的细节与感知的绵延如缕的精神密度,每个语言细节都是流动的,具有动态的思辨的色彩与追究不舍的意义深度。”

撮引这两位文家狂饮大嚼式的神侃,其意圖在于扯出一种“新颖”的观点,虽然我并不苟同于这些新散文制作者的全新理论,但是要把我的散文好恶引发出来。在我看来,“散”是说取材之随意,天地万物无所不可尽入笔端,也就是散文选材的广泛自由性;“文”者,当然大概还是讲究一些法式、或说章法地。无法无天地“创新”,恐怕要荒原无极进入无序的文章境地,那或许伴随散文玩家的就是“惶恐滩上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罢。青年,不免要作一些,尝试着,可能会产生出“收成”。

然而,由教书生涯而性喜散文的陋者如我者认为,五四以来的散文探索,是很值得继承发扬光大的。像周氏兄弟、郁达夫、林语堂、孙犁、朱自清、沈从文与汪曾祺这辈方家的文章创作,历来为我们所尊重;但若按宁肯锐锋们的散文套数看法,大概鲁迅们都在被推翻倒掉之列啦,那么,新散文眼中,中国几无散文矣!

散文只要有些灵劲个性,自成一体的抒写,或长或短,百花齐放,或大众,或个体,都可以缘情缘理缘趣而为之。现实主义也好,象征表现也好,只要发诸真诚,用心编织你文字的花篮,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俗话说得好,大狗要嗥叫,小狗也要嘶咬。大才气作大文,小感觉拟小篇,相安无扰,不是挺好吗?

由这样的前提出发,我来写篇较为熟络的老边青年作者李蕊的短篇散文好啦。

李蕊工作在老边广电局,是《芦荻》期刊的文字编辑,近20年的工作磨练,让她对文学有了不俗的认知,大家知道,老边有位吴兆源先生,可以说李蕊是吴先生亲手带出来的“徒弟”,散文写作亦是不俗。在她仅有的几十篇随笔散文小品中,能够看清晰李蕊的文章路数,尽管平庸狭窄了一些,但其立意的清新语言的婉转都是很不错的。她风格在于,平庸寻常之中蕴蓄着风响,孱弱处又透着力量,寂寞苦涩中张力着变化,这种小格调小诗情,小宇宙中却可能有雷霆将要爆发。一个安守本分的良家女子,为人角色注定了她散文的表现领域还不会太宽绰,但也业已透显出绮丽与斑斓。夜晚,心灵与暗海契合,林下冥然畅想,儿时之窗前飘进鸟鸣,然而书房是偌许地芬芬与静谧,这是她《窗口风景》的诗意书写。人之要融入社会文明的共创之中,当激情意志尚未坚挺,你的心怎会甘于寂寞。这心的能量的激情瞬间,有时延迟跌宕,或如呓语,但这也是禅意明朗的顿间闪现。女作家心灵在语言的砧板上锤打敲击,正是能量的积蓄或绽放。她的遐思迩想,如长白雪山上的玉笛悠悠,绮恻低徊,静寂羼杂着柔媚,或许有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般地宁静妩媚。

先看一看《日记里的情书》。年轻人的爱恋蜜意,笔触细腻缜严,先来品味这质朴率意的意境“无数次淡淡相思,我不敢恋你太多,怕欲罢不能;我不敢想你太深,怕回头无岸,只能撒一些淡淡的玫瑰香在心底,期盼雾霭中你的身影。我愿温柔的手,在你肩头停留;我愿我真诚的眼,把你的孤独牵伴。”

这白日梦般的告白,如鸽子轻盈,如风纱弥漫。歌德说过:哪一个少年不钟情,哪一个少女不怀春。这些小兔子一般地野蛮风情,进入中年该会有另一种寂静束轩换。

《寂寞中的美丽》当是一种婉约风致,它柔媚之中透着“枭蛮”,文章的个中滋味,相信你会品思出好风景。

《曾经的荒草甸》,笔下一段凄惨的岁月,意绪轻拢全篇,村中饥荒的意识,给我们参差荇菜的韵味,氛围集中描述细腻,富庶的草甸感恩的情怀,拿捏传神,贫瘠时代的生活代言。读文至此,楚楚酸涩,小文甚有历史的质感;这自然让我联想起刘绍棠的《榆钱饭》张洁的《挖荠菜》。

最后由女作者的获奖散文《水边》“伊人”收束本文。小女人散文,写心灵独语,写闺阁时光,写厨房美食,或是课子体验,这一切都不在本文所及之藩篱之中。水边,是老边人存在的方式,李蕊抓住了这个牛鼻子,行文着色,铺叙风物,抒情灵动,一切安好,尽在营构之中。那个“伊人”为谁?营东新城也。谜底揭晓一切不迟。

相照相惜。生活本没有金科玉律般的教科书,作家的样子,就是生活的状态。其奥意在于以怎样的心境去测度那生活的高度与宽度。

如何让人的生活更加茁壮,这应该由每个人来回答。

菩提是什么样子,智慧之人也许会汪洋若叹。

你的散文姿态也许很玲珑剔透,但是要小的精神,小的诗情画意,李蕊当下,正是这番景致。俗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浮屠”。

猜你喜欢
散文心灵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红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散文五章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5:20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心灵的感恩
青年歌声(2021年1期)2021-01-30 09:56:50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作品(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