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手术不同麻醉临床观察

2017-03-21 13:50:54崔金花李成刚陈晓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麻苏醒硬膜外

崔金花 李成刚 陈晓霞

腹腔镜胆囊手术不同麻醉临床观察

崔金花 李成刚 陈晓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住院先后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诱导后、基础阶段、插管后、拔管后、二氧化碳(CO2)气腹时收缩压(SBP)、心率(HR)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烦躁发生率6.0%、拔管时间(14.7±2.3)min、苏醒时间(8.9±1.6)min均优于对照组33.0%、(15.6±2.3)min、(10.8±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稳定患者呼吸、降低患者烦躁率、提升手术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腹腔镜;麻醉;胆囊手术;应用效果

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苏醒速度和麻醉深度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围麻期应当运用合理方式为患者麻醉[1-4]。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开展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和患者呼吸,促进患者术后烦躁率的降低[5-8]。为进一步明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效果,本文选择本院收治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通过病史、X光、B超、心电图、CT片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胆囊病变。依据住院先后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女42例,男58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1.4±14.6)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3±1.5)年;包括30例慢性胆囊炎、10例急性胆囊炎、20例急性水肿性胆囊炎、12例胆囊息肉变、28例胆囊三角与周围粘连。观察组女41例,男59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1.7±14.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6±1.5)年;包括31例慢性胆囊炎、11例急性胆囊炎、18例急性水肿性胆囊炎、12例胆囊息肉变、28例胆囊三角与周围粘连。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手术前为两组患者开展心电监护,同时对静脉通道进行监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措施,同时开展气管内插管,并连接麻醉剂控制呼吸。整个过程中应控制氧流量在12 L/min,控制呼吸在11~14次/min,控制潮气量7~10 ml/kg。观察组患者开展硬膜外麻醉,诱发前在T9~10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并通过硬膜外导管向患者体内注入1%浓度盐酸多卡因,待气管插管后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6~10 ml局部麻醉药。

1.3 观察指标 在诱导后、基础阶段、插管后、拔管后、CO2气腹时观察两组患者SBP、HR稳定情况,并观察术后基本情况(烦躁发生情况、拔管时间、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R、SBP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诱导后、基础阶段、插管后、拔管后、CO2气腹时SBP、HR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烦躁发生率、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HR、SBP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HR、SBP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例数检测指标诱导后基础阶段插管后拔管后CO2气腹对照组100SBP(mm Hg) 95.3±8.3116.0±1.3133.0±8.5135.0±8.7137.0±6.6 HR(次/min) 72.6±6.6 76.6±6.6 92.5±5.6 93.7±6.6 94.6±5.5观察组100SBP(mm Hg)100.3±7.5a120.0±1.4a125.0±6.6a127.0±7.3a125.0±5.4aHR(次/min) 66.8±5.5a75.3±6.5a81.3±5.6a76.5±6.3a78.7±6.3a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比较[n(%),(±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比较[n(%),(±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烦躁 拔管时间(min)苏醒时间(min)对照组10033(33.0)15.6±2.310.8±1.3观察组1006(6.0)a14.7±2.3a8.9±1.6a

3 讨论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操作的过程中,需引导患者保持腹肌松弛和安静[9,10]。同时还应当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评估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并依据患者情况应用不同麻醉方案和应急方法[11-13]。当前胆囊手术主要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通常来说硬膜外麻醉主要选择2%利多卡因和0.375%布比卡,并且不需要稀释,这样能够保证麻醉效果。另外辅助药物和全身麻醉诱导选择能够更快见效,产生较小副作用,并能够提升患者血流洞动力学稳定水平,患者苏醒后也不会受到较大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诱导后、基础阶段、插管后、拔管后、CO2气腹时SBP、HR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烦躁发生率6.0%、拔管时间(14.7±2.3)min、苏醒时间(8.9±1.6)min均好于对照组33.0%、(15.6±2.3)min、(10.8±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一致[14,15]。可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开展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稳定患者呼吸、降低患者烦躁率、提升手术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关开华,黄雄庆,卢寒冬,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 C反应蛋白及补体的影响.广西医学,2014(9):1219-1221.

[2]赵小娟,张迎,鲁晓红,等.BIS监测麻醉深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重庆医学,2016,45(24):3364-3365.

[3]马丽萍.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河北医科大学,2012.

[4]刘智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反馈控制BIS异丙酚靶控输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0):39-40.

[5]胡大荣.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护理体会.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3):277,280.

[6]宋杰,唐丛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68例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体会.当代医学,2011,17(1):69-70.

[7]袁红.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299-300.

[8]姜洪军,孟鑫,李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91-92.

[9]李圣平,邹时宏,甘孝红,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华中医学杂志,2007,31(2):88-89.

[10]伍江明,王东,张旭,等.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探究.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127-129.

[11]闫莉,王荣国,丁文平,等.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河北医药,2016,38(20):3076-3079.

[12]李华,徐建健,沈学庆,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循环影响对比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32-1133.

[13]董鹏,李玉华,郭盟迪,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1726-1729.

[14]唐方伟.全身麻醉与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2008,37(17):1936-1937.

[15]吴晓燕.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外健康文摘,2011,8(48):218-2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64

2017-01-12]

116000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猜你喜欢
全麻苏醒硬膜外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奥秘(2022年3期)2022-04-08 13:48:29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女报(2019年2期)2019-09-10 07:32:50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08:53:38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