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师德的困境

2017-03-20 12:51:23张丹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教师职业师德

师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当代社会师德不断受到不同人群的拷问。师德不是孤立的个体,与社会、学校管理、学生都有密切联系。本文从师生关系、教师发展方面分析师德困境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师德;师生关系;教师职业;教育模式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自孔子开始,就以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重义轻利、为人师表等作为衡量师德的标准,在当今社会,这些标准仍然适用。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纵观当今社会,教育界也并不太平。前不久,亳州一中学老师在监考时被学生群殴的事件引发了舆论哗然。虽然这是一个个例,但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可见问题的普遍和严重。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 师生关系的困境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建立教育活动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一个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行和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师生关系被人们颂扬:“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严师出高徒”等。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今天,变化悄然发生。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类历史以几何量级的速度发展,人类在享受着物质进步的同时,并没能获得精神上的同步提升。在当今社会,单方面地强调师德可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由經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市场经济天生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学生对于个人权利的诉求与日俱增,这与以约束和规范为主的现行学生管理模式相悖。又加上近年来生源的减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学生在学校的地位越来越高。按照市场经济关于三大产业的划分,教育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教师成了服务员,学生成了顾客。而教师的职业内容是传道授业解惑,承担这一重任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拥有权威和信服力。于是矛盾出现了,一个服务员如何在顾客面前拥有权威?

2 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以当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为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授课,教师的职业成就应该指向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评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可以反映在短期的学生考试成绩上,又可以表现在就业上,甚至影响到成家立业后的生活质量。但如此长期且复杂的评价标准难以量化,于是现今就主要以职称高低来衡量教师工资的高低。为了适应这一标准,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而是写论文,做课题,争抢职称指标名额等等,教师工资只要不与教学业绩挂钩,而是取决于职称的高低,工作重心的转移直接导致教师授课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接着导致学生群体对老师的不满。在这种状况下,师德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3 教师生活状态的困境

从本质上来说,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和律师、演员、司机等职业一样,都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教师也要吃饭穿衣,家养糊口。在现代中国,教师群体收入并不高,在房价高启,物价攀升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收入也只是能满足生存。虽说教师应该安于清贫,但清贫显然不能成为个人奋斗的目标,这一点甚至被学生群体嘲讽。当一个老师在讲台上谈论理想和成功的时候,被物质至上的社会和媒体哺育大的学生可能会说,老师你不是一个成功者。于是矛盾出现了,一个失败者的说教如何让别人信服?

以上三点是对当前师德领域困境的分析。当然,这些分析并不是全面的,也不代表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热爱自己的职业,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4 针对这些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4.1 整体考量、全面提升。

师德的整体水平不只取决于教师,它与社会、学校管理、学生、家长等方面都有关系。社会上诚信的缺失,制假造假,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教育工作,加上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人情、留面子,使得教育改革实行起来步履维艰。以高考制度为例,2015年京津沪的高考一本录取率在20%左右,河南省高考一本录取率是8%。这种显而易见的地域差别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危害多年为人诟病。多名公共知识分子对此呼吁: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应该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么单纯地靠教师提升学生成绩,靠师德促进教育发展也缺乏信服力。

4.2 重视职业教育

现行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重学术轻技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这种象牙塔式的教育模式逐渐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毕业即失业成了现实。“读书无用论”开始出现,并且在低收入家庭中更具市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现行教育的弊端之一,对学校管理,尤其是师生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更容易使贫困成为代际遗传现象。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制造业仍然是一国经济的基础,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和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放眼世界,美国和德国作为发达的经济体,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值得我们借鉴。

4.3 发展民办教育

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教育属于服务业。在世界名校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几乎都是私立院校。我国也应该重视探索这种模式。在政府负责一部分公立学校的基础上,其余学校应充分市场化,让市场本身选择和培育具体的教育模式。政府只提供宏观上的调控、服务和监管,不干涉教育行业的具体发展(包括领导任命、学术自由、专业、教材、教师评价等)和竞争。在政策和财政上对非公立学校不能搞双重标准。这样可以使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对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探索破解师德困境。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困难是前进发展的动力,是进步的阶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1]傅淳华,杜时忠.教育实践排斥理论现象的发生与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2014(05).

[2]于进,于源溟.从灌输到交往:师德培训问题的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 2014(10).

[3]王凯.近年来我国师德观念发展的三大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01).

[4]蒋文昭.基于价值思维的师德教育范式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9(06).

[5]李敏,檀传宝.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J].课程.教材.教法,2008(06).

[6]朱小蔓.回归教育职场 回归教师主体——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10).

作者简介

张丹(1982-),女,河南省永城市人。现为永城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永城职业学院 河南省永城市 476200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教师职业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5:10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7:52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45:48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