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姚立生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
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盐161S选育与利用
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姚立生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
盐161S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人工配置“广占63S×盐229(本所中间材料)”杂交组合,2006年育成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2008年利用盐161S与自育两系恢复系盐恢888测配成功育成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盐161S;盐两优1618;选育;利用
盐161S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在本所亲本圃人工配置“广占63S×盐229”杂交组合,后经盐城和海南异地连续多代选育,在2006年成功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2012年通过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的育性鉴定,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审定编号:苏品审鉴办201303)。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利用盐161S与自育两系恢复系盐恢888测配筛选,顺利育成高产优质抗病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该组合分别在2010、2011、201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符合江苏省水稻中间试验规定标准。2014年5月5日经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5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3)。
2003年夏,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在本所亲本圃中人工配置“广占63S×盐229”杂交组合,其中盐稻229[(桂99×多系1号)F9]系本所育成的优质抗病三系恢复系中间材料;同年冬,将正季收获的28粒杂交种在海南三亚基地种植F1,全生育期优势突出、综合性状优良,混收成熟种子。2004年正季,在本所种植数量1 000株左右F2代群体,分离类型较多,扬花后期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不育单株刈整蔸(留茬高20 cm左右,精心水肥管理、促进其再生,下同),11月初选留再生优良单株10株;同年冬,在海南三亚基地种植F3株系,成熟期选留优良单株15株。2005年正季,在本所种植F4株系,群体还有分离,扬花后期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不育单株刈整蔸,11月初选留再生优良单株28株;同年冬,海南三亚基地种植F5株系,其中编号为05HS161的株系整齐一致,性状基本稳定,成熟期选留优良单株6株。2006年正季,在本所种植品系鉴定圃F6,各品系均整齐、性状基本一致,表现株叶型好、熟期适中、不育性好、开花习性好、抗病性强等特点,至此盐161S定型[1],抽穗后期将6个品系鉴定小区全部刈蔸,成熟时混收再生种子,并单独选留多株再生优良单株种子,待下一季继续试验鉴定。2007—2011年,连续对盐161S进行单株提纯、繁殖、制种。2012年通过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的育性鉴定,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苏品审鉴办201303)[2]。
2.1 育性表现
2007—2011年,连续5年在江苏盐城本所试验基地进行分期播种试验以及人工套袋观察自交结实试验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盐161S在江苏盐城夏季不育期稳定在45 d以上,不育期花粉彻底败育。2012年8月26日,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邀请水稻方面专家对盐161S进行田间育性鉴定:盐161S群体表现整齐一致,群体不育株率达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通过不同部位的花药镜检,花粉败育表现为典败类型,花粉不育度为100%。相关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稻不育系标准。
2007—2011年沿海所连续5年在江苏盐城正季和海南三亚加代基地观察,发现盐161S育性转换的起点温度相对较低,不育期内的不育性、不育度及可育期内的育性恢复均表现稳定。2012年5—10月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人工气候箱安排盐161S育性鉴定,试验结果:在日均温为24℃和光照达14.5 h低温长日照的条件下,其自交不育度平均99.93%,花粉不育度平均99.53%;在日均温28℃、光照11.5、12.5、13.5、14.5 h等高温短日照的条件下,其自交的结实率均为0%,花粉不育度均为100%。盐161S不育期内花粉败育的表现是无花粉,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范围为23~24℃。
2.2 开花习性
经沿海所2007—2012年连续6年在海南三亚加代基地进行盐161S繁殖以及在江苏盐城进行所配组的杂交稻组合小面积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苏盐城的每年8月上中旬正常天气条件下,盐161S见穗后当天即开花,晴天一般8:30—9:00开始扬花,10:30—11:30进入开花的高峰期,花时比较集中,颖花的开颖角度较大,一般开闭颖历时40~45 min左右,每穗开花历期5 d左右,制种群体开花历期9 d左右,如遇到气温偏低或连续阴雨天气等不良气候条件,其开花时间有所推迟、甚至到下午才开花。柱头颜色为无色,柱头外露率较高,平均达66.1%,其中双边外露率40.6%,异交结实率45.6%。盐161S开花习性较好,对“920”较为敏感、异交率较好,一般江苏盐城杂交稻制种产量250 kg/667 m2左右,高产田块制种产量300 kg/667 m2左右,海南三亚繁殖平均产量300 kg/667 m2左右。
2.3 主要农艺性状
盐161S属早熟中籼不育系类型。一般在江苏盐城制种,于6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抽穗扬花,播种至始穗历期83~85 d,全生育期113~115 d。苗期生长繁茂,芽鞘及基部叶鞘颜色为绿色,叶片深绿色,叶片略宽,耐寒性较好。成株株型较好,植株高85 cm左右,主茎一生出叶总数15~17叶,主茎伸长节间5个,顶部3张功能叶受光姿态较好,剑叶27.5 cm×1.7 cm,倒2叶42.1 cm×1.3 cm,倒3叶41.5 cm×1.0 cm。分蘖性表现中上等,平均单株成穗数达8.5个。盐161S穗大粒较重,穗长24.0 cm左右,一般每穗总颖花数140~145粒,稻谷粒长6.5 mm,稻谷长宽比为2.9,一般千粒质量28 g以上,穗顶部略有退化、间有顶芒,穗基部包颈较轻,颖尖杆黄色。稻谷颜色金黄色,其品质主要指标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
2006年3月在海南三亚加代基地,水稻抽穗期间利用05HS161(即盐161S)人工去雄作母本,与本所育成的两系恢复系盐恢888[2-4]人工配制两系杂交籼稻组合。2006年在江苏盐城,“盐161S×盐恢888”参加本所杂交稻新组合鉴定圃,表现为中迟熟、抗病、优质、产量高。2007年在江苏盐城,进行小面积“盐161S×盐恢888”制种试验。2008年,该组合参加本所杂交稻新组合品比试验,继续表现中迟熟、抗病、优质、产量高,取名盐两优1618。2009年,盐两优1618参加江苏杂交中籼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盐两优1618比对照品种Ⅱ优084极显著增产,米质和抗性均达到试验规定标准。2010—2011年,该品种参加江苏杂交中籼稻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Ⅱ优084极显著增产,穗大粒重,米质和抗性均达到试验规定标准。2012年,安排1 000 m2盐两优1618制种取得成功,平均产量为185 kg/667 m2。2013年,该品种参加江苏杂交中籼稻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Ⅱ优084极显著增产,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抗性达到试验规定要求。2014年5月5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5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3)。
4.1 中间试验产量表现
2009年在江苏省杂交中籼稻筛选试验中,产量变幅539.8~671.8 kg/667 m2,平均产量598.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Ⅱ优084增产5.68%。2010年在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域试验中,产量变幅493.1~636.2 kg/667 m2,平均产量564.8 kg/667 m2,比对照品种Ⅱ优084增产3.74%,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在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域试验中,产量变幅549.7~620.0 kg/667 m2,平均产量577.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Ⅱ优084增产4.7%,达极显著水平,2010~2011年两年在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域试验中,产量变幅493.1~636.2 kg/667 m2,平均产量571.1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Ⅱ优084增产4.22%,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在江苏省杂交中籼稻生产试验中,产量变幅552.6~680.5 kg/667 m2,平均产量616.2 kg/667 m2,比对照品种Ⅱ优084增产5.9%。
4.2 国标二级优质米
2013年江苏省种子站统一取样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武汉),盐两优1618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其中糙米率81.0%,精米率71.6%,整精米率64.2%,粒长7.2 mm,长宽比3.1,透明度1级,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17.2%,8项指标达到优质稻谷一级标准;垩白率20%,垩白度1.6%,碱消值6.0级,3项指标达优质稻谷二级标准。
4.3 抗病性较强
2011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对盐两优1618进行系列接种鉴定,结果表现为中抗—中感白叶枯病,其中对JS49-6致病菌株(3级)、白叶枯浙173致病菌株(3级)、白叶枯PX079致病菌株(3级)、白叶枯KS-6-6致病菌株(5级)。抗苗稻瘟,对ZB15、ZC15、ZD1、ZF1、ZE1、ZG1等6个稻瘟病生理小种全部免疫,病级均为0级;抗穗颈瘟,其中人工接种(2级)、自然鉴定(1级);抗纹枯病(HR)。成株期感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虫害。
4.4 农艺性状优良
盐两优1618属基本营养生长型,在江苏作单季中稻种植栽培,全生育期152 d,比对照Ⅱ优084迟熟6.5 d。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力中上,芽鞘及基部叶鞘颜色均为绿色,叶片颜色深绿色,耐寒性较好。成株松散适中,平均株高125 cm,比对照Ⅱ优084高2~3 cm,主茎一生出叶总数为17~18张,共5个伸长节间,倒3张功能叶片具有良好的受光姿态,茎杆较粗壮,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强,后期转色佳。大面积有效穗数15.5万/667 m2左右,穗类型中间型,穗层整齐,穗大粒重,穗长25~26 cm,每穗总粒数180粒左右,每穗实粒数145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千粒质量29.0~29.5 g。略有短顶芒,谷粒金黄色,饱满度好,谷粒形状细长形,落粒性中等,米粒透明。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及其他类似生态条件作单季中籼稻种植[5]。栽培技术要点同对照品种Ⅱ优084。
[1]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及其母本盐161S的选育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 (11):89-91.
[2]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等.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盐161S及其新组合盐两优1618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4,29(6): 1140-1143.
[3]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等.强优恢复系盐恢888及其系列两系杂交稻组合的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5): 928-935.
[4]姚立生,高恒广,扬立彬,等.盐稻4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5(6):8-9.
[5]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等.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选育研究与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2,28 (2):48-52.
S511.2
:B
:1673-6486-20160231
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姚立生.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盐161S选育与利用[J/OL].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1):36-38[2017-02-11].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70211.1656.001.html
2016-07-2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D01B01);江苏省盐城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综合区域试验站建设[农计发(2014)141号];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14)204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8030104)。
孙明法(1966—),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smf55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