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

2017-03-15 01:19:28刘晓蓓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5期
关键词:棕榈利培微球

刘晓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广东 广州 510700)

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

刘晓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广东 广州 510700)

目的:比较用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为研究1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为研究2组患者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的不同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个人/社会功能量表(PSP)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并比较其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PSP的评分均有所升高。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时间其PSP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在进行治疗第1 d时PANSS的评分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第90 d时其PANSS的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1 d、第90 d时其PANSS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均十分理想。

精神分裂症;棕榈酸帕利哌酮;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无明确病因的精神类疾病。此病患者的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感知能力可出现障碍,其精神活动失调。对食物失去兴趣、行为异常、语言混乱、出现幻觉却不自知是此病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1]。精神分裂症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伤害自身和他人的异常行为。药物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都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2]。为了进一步比较用这两种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在研究1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4例、21例;其年龄在26~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2.7)岁;其病程在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0.2)年。在研究2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6例、19例;其年龄在22~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2.3)岁;其病程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0±0.4)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

1)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病程≥1年的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PANSS评分在60~120分之间的患者。2)本次研究的排除标准是:伴有躯体性疾病的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患有脑部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在近6周内使用过抗精神病类药物或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进行治疗的患者;有自虐、自杀倾向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为研究1组患者使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批准文号:0402H4101;生产企业:Alkermes,Inc.)进行治疗。此药的用法是:在进行治疗的第1d~第28 d,为患者肌内注射1~6 mg的利培酮,1次∕d。在进行治疗的第29d~第90 d,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逐渐增加此药的注射剂量,每周肌内注射2次。为研究2组患者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批准文号:H20120429;生产企业:Janssen Pharmaceutica N.V.)进行治疗。此药的用法是:在进行治疗的第1d~第7 d,每天为患者肌内注射150 mg的棕榈酸帕利哌酮。在进行治疗的第8d~第36 d,每天为患者肌内注射100 mg的棕榈酸帕利哌酮。在进行治疗的第37d~第90 d,每天为患者肌内注射50 mg的棕榈酸帕利哌酮。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时间其PSP评分和PANSS的评分;2)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在进行治疗的第8 d、第36 d及第90 d,分别使用PSP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分[4]。得分≤30分表示患者的社会功能低下,得分在31~70分之间表示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得分在71~100分之间表示患者存在轻微的社会功能障碍。2)采用PAN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PANSS评分减少≥50%表示治疗有效,PANSS评分减少<50%表示治疗无效[5]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PSP评分、PANS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其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时间其PSP评分的比较

研究1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8 d时其PSP的评分为(46.3±15.5)分,在进行治疗的第36 d时其PSP的评分为(60.9±16.0)分,在进行治疗的第90 d时其PSP的评分为(68.8±16.3)分。研究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8 d时其PSP的评分为(48.6±15.2)分,在进行治疗的第36 d时其PSP的评分为(62.7±15.6)分,在进行治疗的第90 d时其PSP的评分为(70.2±16.8)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PSP的评分均有所升高。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时间其PSP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时间其PANSS评分的比较

研究1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1 d其PANSS的评分为(84.3±12.2)分,在进行治疗的第90 d其PANSS的评分为(51.6±15.4)分。研究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1 d其PANSS的评分为(84.4±12.0)分,在进行治疗的第90 d其PANSS的评分为(49.3±14.7)分。与在进行治疗第1 d时 PANSS的评分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90 d时其PANSS的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1 d、第90 d时其PANSS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在研究1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9例,其治疗的有效率为54.29%。在研究2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1例,其治疗的有效率为60.00%。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研究1组患者中,失眠的患者有3例,心动过快的患者有2例,心脏震颤的患者有2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0%。在研究2组患者中,失眠的患者有4例,不能静坐的患者有1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神经递质的功能出现异常、脑组织出现萎缩、心理压力过大都是诱发精神分裂症的高危因素。由于精神分裂症易反复发作,故此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在进行治疗的不同时间,临床上通过判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改善情况来评估其治疗的效果。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是使用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骨架将利培酮包裹于微球中的一种注射剂。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的有效成分是利培酮。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衍生物。研究发现,利培酮对多巴胺D2受体和5-HT2受体均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此药进入人体后,可与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受体相结合,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异常的症状[6-7]。棕榈酸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此药进入人体后会水解为帕利哌酮。帕利哌酮不仅能与多巴胺D2受体相结合,还能与5-羟色胺2A受体相结合,从而对单胺能产生拮抗的作用[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均十分理想。

[1]宋国华,杨剑虹,卢桂华.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J].医药导报,2016,35(10):1072-1075.

[2]王健,周雪丽,刘伟.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26(12):1124-1126.

[3]李英梅,王立娜,孙文斌.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武警医学, 2015,26(2):118-121.

[4]刘寰忠,李泽爱,沈怡芳.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在儿童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8):957-960.

[5]杨逢润,郭娟.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12(4):271-272.

[6]赵黎明.对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J].黑龙江医药,2016,29(1):66-68.

[7]易峰,刘晓伟,苏旭江.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性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3,27(10):1190-1195.

[8]唐伟,杨馥银,温娜.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49(2):76-80.

R749

B

2095-7629-(2017)15-0172-02

猜你喜欢
棕榈利培微球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棕榈树
棕榈
散文诗(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05
棕榈设计有限公司
风景园林(2017年3期)2017-06-22 13:39:43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TiO2/PPy复合导电微球的制备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