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志方
新疆石河子第八师149团医院 832052
急性泪囊炎不同排脓途径的疗效观察
柳志方
新疆石河子第八师149团医院 832052
目的:研究急性泪囊炎不同排脓途径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急性泪囊炎患者(100眼)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急性期经皮肤切开排脓,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泪小管引流脓液方式排脓,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功治疗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明显面部瘢痕出现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内眦畸形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结论:急性泪囊炎经泪小管引流脓液方式排脓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急性泪囊炎;不同排脓途径;疗效
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切开皮肤的方式帮助急性泪囊炎患者排脓,但是在这种治疗方式下,如果瘘道处理不当,便会引发炎症的出现,部分患者面部还会有瘢痕留下[1-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泪小管引流脓液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对其排脓效果也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在2014年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泪囊炎患者中选取9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例数45例(50眼),包括35例(40眼)成人急性泪囊炎,平均年龄(42.21±6.26)岁,10例(10眼)新生儿急性泪囊炎,平均年龄(8.12±0.16)个月。观察组例数45例(50眼),包括34例(37眼)成人急性泪囊炎,平均年龄(42.22±6.22)岁,11例(13眼)新生儿急性泪囊炎,平均年龄(8.13±0.18)个月。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常规切开排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经皮肤切开排脓,对引流条进行放置,同时取脓液,对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与细菌培养,注意每天都要帮助患者换药,并且给予其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将患者的药敏结果作为依据,对敏感药物进行更换,以此来对炎症进行控制。对新生儿炎症进行有效控制之后,要及早对其进行泪道探通,如果探通操作失败,则要对其进行经皮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
观察组(经泪小管引流脓液):先对患者进行全身或者局部的抗感染治疗,等到脓肿在泪囊区聚集,并且有波动感出现时,要对其进行表面麻醉,并且在无菌条件下,对其泪小点采用泪小点扩张器进行扩张处理,将泪囊内脓液采用6号探针经上泪小管至泪囊上端进行负压吸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轻柔性,操作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防止形成假道,对抽取出来的脓液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与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对敏感抗生素进行更换,对泪道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每天冲洗两次。进行两到三次的冲洗操作之后,成人可以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开窗引流术治疗,新生儿进行泪道探通,如果探通操作失败,则要及早对其进行鼻内窥镜下泪囊开窗引流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瘢痕、内眦畸形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
将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录入之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观察组45例(50眼)患者中,有1眼依旧有流泪现象存在,成功治疗率为98%,所有患者均没有瘘道与面部瘢痕出现,明显面部瘢痕出现率为 0%,没有患者出现内眦畸形现象,内眦畸形发生率为0%。对照组45例(50眼)患者中,有6眼因为炎症肉芽组织增生,所以导致手术失败,成功治疗率为88%,所有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面部瘢痕,其中有5眼出现明显面部瘢痕,明显面部瘢痕率为10%,3眼出现内眦畸形现象,内眦畸形发生率为 6%。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成功治疗率为 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8%;明显面部瘢痕出现率为 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内眦畸形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P<0.05)。
临床上,急性泪囊炎通常出现在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时期,因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弱,或者细菌毒力较强,促使患者泪囊区出现红肿现象,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其鼻根部、上下睑部造成影响[4]。以往大多数医生认为急性泪囊炎患者不能进行泪道冲洗与探通,避免炎症扩散,应该及早采用皮肤切开排脓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术后患者的脸部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5]。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泪小管排脓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在这种方式下,术后当天便可以观察到患者的泪囊区脓肿基本消失,红肿症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好转。为了避免炎症扩散,一般先不对其进行泪道冲洗与探通[6]。等到患者的炎症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再采用鼻内窥镜下DCR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对炎症的反复发作进行有效避免,双眼发病患者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成功治疗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明显面部瘢痕出现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内眦畸形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由此可知,急性泪囊炎经泪小管引流脓液方式排脓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存在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张世华,李娜,徐象周等.联合植管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549-551.
[2]刘云芳,杨卫华.人工鼻泪道管植入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46-49,52.
[3]王晓燕,倪丽云,邱新文等.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88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6):789-790.
[4]杨俭伟,肖丽,史俊虎等.急性泪囊炎不同排脓途径的疗效观察[C].2014:107-107.
[5]江明洁,赵贵阳.泪小点引流联合泪道激光置管治疗急性泪囊炎并发脓肿[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4):770-772.
[6]陈婷,杨素红,解湘陵等.泪囊抽脓同次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4):25-25,51,52.
R 473.5 [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
1672-5018(2017)03-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