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玲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省惠州 516002
早产儿护理问题与对策
陈伟玲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省惠州 516002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活产婴儿,胎龄越小,对护理工作要求就越高。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保证护理服务水平,及时有效解决各种护理问题 ,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一定的作用。我院新生儿科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早产儿76例,通过对早产儿在护理上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收住的早产儿76例进行临床护理。76例患儿基本情况为,胎龄27+2——35+5周,平均34+2周。男43例,女33例。体重706-2349g,平均1854g。住院时间3-68天(包括放弃治疗),平均35.1天。合并NRDS 4例,NEC 3例,BPD 2例,死亡16例,放弃治疗5例,自动出院19例,单胎69例,双胎7例。
造成体温过低的原因是早产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易散热,加之棕色脂肪少,产热少致体温过低,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大,融点高,寒冷时易于凝固,这种低体温容易出现酸中毒、硬肿症等并发症,所以对刚出生的早产儿一定要注意保暖,给患儿擦干全身,室温环境要在 24~28 ℃,湿度保持在55%~60%之间,对出生体重<1500g者,可用箱温保暖,保持箱内温度在 30~36 ℃,根据患儿体重调节保暖箱温度,体重越轻,月龄越小,箱内温度就越高,患儿体温稳定后抱出暖箱。要注意随时调整暖箱温度,低于或高于正常体温应每次调高或降低箱温0.5℃~1.0℃,复测至正常后,每4h测1次。护士在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尽可能在箱内集中进行,避免打开箱大门,防止对流致热量丢失。对出生体重>2000g者,要采用袋鼠式保暖,就是将早产儿放在母亲身旁保暖,维持体温 35 ~37 ℃。要给早产儿头部戴上帽子,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护士要向患儿母亲讲解父母保暖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母婴接触,满足了母婴依恋的需要,有利于早产儿神经及精神发育,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建立,鼓励患儿母亲参与护理和增强自己照顾孩子的信心。
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表现为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常出现呼吸暂停、哭声小、口周青紫等。咳嗽和吞咽反射较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引起梗阻,发生肺不张或肺炎。要注意严密观察早产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特别注意吃奶后有无缺氧发生,必要时在哺乳前后要给予吸氧数分钟。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间断低流量面罩给氧,要根据血氧饱和度或血气监测结果调整氧气吸入的浓度,应注意氧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易过长,一般血氧饱和度不宜高于95%,以防出现氧中毒、视网膜剥落失明等。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要给予严密观察,将患儿头部放在中线位置,颈部姿势自然,以减少上呼吸道梗阻,每30分钟更换一次体位,注意颈部不要过度弯曲,发生呼吸暂停时应立即清理呼吸道,使用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先用物理刺激方法进行拍打足底,如症状不能缓解,可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行呼吸气囊正压给氧,同时实施正确的翻身拍背、有效吸痰,促进废液排出。
由于早产儿消化功能较弱,多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对脂肪吸收能力差。要根据胎龄、出生时的体重及状况决定是否可以实行早吸吮,并于生后2-4h内开始正式喂奶,应以母乳喂养为宜。每次母乳喂养量要少,从 1-2ml开始逐渐增加,1-2小时喂一次。早产儿胃容量较小,有吸吮力差及吞咽功能不良者,贲门括约肌发育不良,幽门扩约肌发育较好,应在生后2-4小时开始喂糖水,试喂1-2次无呕吐者,6-8小时后再改喂奶。喂养后宜取右侧卧位,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现象发生。对应用鼻祠喂养的,每次喂奶前应回抽鼻饲管看有无潴留及残留物的性状、颜色、肠鸣音情况,对于有腹胀症状的早产儿要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液。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测体重1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发生感染。因此预防早产儿感染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保证一人一物一消毒,暖箱内的水每日更换,每周进行彻底终末消毒,箱内外每天用碘伏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日病室内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天一次。护理人员应着清洁工作服、口罩及帽子,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清洁洗手,做好保护性隔离的措施。护理人员要做好物品、器械、空气、地面和手的消毒工作。任何操作都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要分别置于隔离间,专人护理,用物分别放置,及时做好用物消毒隔离工作。
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生命就愈加的脆弱,需要医护人员耐心、细心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问题。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抢救技术,能及时发现早产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体温不正常,面部或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呼吸不规则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及抢救准备工作。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6例早产儿的护理,及时发现早产儿的各种护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早产儿加强保暖措施,维持正常呼吸,给予充足的营养,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减少了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早产儿的早日康复。
[1]杨提强,易著文.实用儿科学.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1.
R473.5
A
1672-5018(2017)03-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