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淘淘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基于中外对比视野下的我国档案教育发展研究
杨淘淘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档案教育是档案相关各项事业的根本,文章列举了我国与国外档案教育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进一步具体地对国外和我国的档案教育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档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弊端,并对应地从机构、内容、建设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档案教育 对比分析 现状 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科技与人才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发展延续的基础。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教育,但因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条件的不同,各国开展的档案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我国的档案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34年,湖北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特种教席,是我国档案教育的起点。中国教育发展到现在,全国约有30多所普通高校设立了档案系或档案专业,其他的教育形式也开展起来。[1]231国外档案学的教育从单纯的培养到专门的培训及专业的教育,也慢慢发展成熟。档案教育对于档案事业的顺利开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档案教育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教育规模已经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超越的。
笔者对《CNKI学术文献数据库》中收录有关“档案教育”和“中外档案教育对比”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定量统计,针对所得统计数据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进行评述如下:
近年来,对“档案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呈现上升又逐步下降的状态。档案教育一直引起学者的注意,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很多。我国学者从1979年就开始对档案教育进行了研究。在1990年之前,陆陆续续地开始越来越多地对档案教育进行浅谈。1990—2000年间,这一期间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处于上升期,研究者们主要是对档案教育工作的发展进行阐释并开始注重与国外进行对比研究。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进步,2000—2010年间,基本每年对档案教育的研究都不少,学者们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提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要开展档案教育,而是对档案教育起源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北欧各国的教育特色,对中外档案教育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国外档案教育的启示,并进一步提出了档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对档案教育工作者的期待。2010年至今,研究者们更深入地对中外档案教育的同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档案教育功能的现实意义及发展方向。
然而,近年来,对“中外档案教育对比”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中外档案教育比较研究从1990年才引起学者的注意,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并不多。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更是需要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宽而亟待大幅度的提高。学者从1990年对中外档案教育初步的比较研究,1990年到2000年间,我国学者又进一步地在于国外的对比研究上做研究。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在2000年到2010年间,针对新形势下中外档案职业进行了比较,并且深入地提出了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的问题。2010年以来,研究者们开始着眼于对该方面细致的问题进行探究,先是对中外档案教育的同异进行探析,接着对中外档案教育培训模式差异进行了阐释,还对中俄档案教育和中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比较,也有学者对中外档案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之,有关中外档案教育比较研究的文献数量非常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
档案教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而我国档案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所以,我国档案教育在时间上要比国外晚了约一个世纪。
1.中外档案教育的异同。
(1)共同点。首先,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得中外的档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都有浓重的信息化的色彩。为了使档案管理和政务工作更便捷、顺利地进行,欧美许多国家把档案学专业划分到了信息科学系。我国档案学专业也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并被划分到了信息管理学院,并开设了政务信息公开、信息检索等课程。而电子文件的出现,给档案学科体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国外许多国家将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课程加入到了培训和教育的必修课程。我国有档案学专业的各个大学,包括武汉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等也都设立了电子文件管理的课程。其次,科学技术对档案事业有着促进的作用,使得中外的档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手段上都注重采用现代化的方式。许多大学在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都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辅导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老师们也都打破陈规,开始运用方便学生接受的多种形式,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文字图书,还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等各种新型手段,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不同点。首先,师资力量、办学主体以及培训重点不同。在师资力量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档案专业教材和齐全的师资队伍,除专职教师占主要部分外,还聘请了少量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而国外除专职的档案学者外,多为实践部门的兼职档案专家;在办学主体方面,我国的档案教育以学校为主导,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为辅助,不仅有大学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多中等教育,而国外档案教育的办学主体比较多样性,档案教育机构与职业学会甚至实际部门合作,培养的人才受实际部门需求的影响;在培训重点方面,我国对档案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没有具体的要求,所有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都可以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而在国外,许多国家都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要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文凭;在培训内容方面,我国主要是档案基础课程的讲解,重在理论知识,而国外的在职教育侧重于对具体业务的培训,注重对新技术的学习甚至行政及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育。其次,对理论和实践的侧重点不同。在教学内容上,我国档案教育主要是课堂讲授式,基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我国更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和水平的提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够重视。而国外是理论、实践兼顾,通过课堂实践、模拟演练以及自由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接收。国外侧重实用性,甚至课堂内容都不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这种教学形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2.中外档案教育对比分析。
(1)在档案教育层次和人员方面:档案教育层次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国外很多国家只有硕士研究生教育,还有一些培训班,而我国有两个层次的档案教育,包括档案中等教育,即档案中专教育,和档案高中教育;还有档案高等教育,即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教育。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层次划分方面比较细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致使所谓高能人才缺乏技能上的优势。从档案教育人员上说,国外档案教育部门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密切,除了专职教师外,还聘请了档案工作者。而我国档案教育人员则都是专职教师,与档案馆的交流也不是很频繁。[2]13
(2)在档案教育机构设置方面:国内外档案教育机构大体可分为高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在职教育机构以及继续教育机构四种。我国高等档案教育机构占主导地位,数量比国外多一些,共有近40所大学开设档案学专业课程,其中还不乏硕士和博士点。而国外却是国家档案机构占有突出的地位,比如,北欧各国国家和各省档案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规模很大,其大学教育与档案馆合作非常密切。在这个方面,我国行政机构与教育机构相脱离,略显不足。[3]23
(3)在档案教育着重点方面:国外大多数国家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对专业实践能力等的培养,而我国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是很强,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在工作中的创新意识不够。还有些国外档案教育体系中文件管理所占的比例较大,而我国文件与档案的分离,使得文书与档案部门的合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国外更重视在职教育的培训,而我国却更偏重于学校教育。
(4)在档案教育课程体系方面:国外大多数国家将档案教育依附于历史、图书情报学院,并不单设档案专业,使得档案教育的对象同时也具备了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而我国的档案专业相对独立,虽然也依附于图书情报等学科,但却有闭门锁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档案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学科之间的不相融合,非常不利于档案工作人员完整知识架构的确立。而且,国外档案专业多重视工作和研究能力,而我国设置的课程虽然看似众多,却很不深入。
我国的档案教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在已有近80年的历史。总的来说,旧中国的档案教育规模很小,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建国以后,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蓬勃兴起,档案教育也随之得以发展壮大。当然,我国档案教育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机构分层问题大。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全国不少地方的许多高校开设了档案学院或档案学专业,档案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即使是这样,诸多教育的开展还是给我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不管是高中、中专教育,还是大学本科、专科及更高等的教育,这些教育本身出现重复浪费的现象,使得我国档案教育出现分层,教育规模虽然得到了扩展,但却有了盲目扩张的势头。受过教育的档案专业人才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明显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对教育本身提出了一定的质疑。[4]19
2.教学知识模块呈老化。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较快,我国档案教育的教学知识范围却依然借鉴20世纪80年代,内容显得过于陈旧,教材也显得格外老化。教授的知识没有新意,还只是局限于档案学本身,即使现在有与图书情报、历史等专业的融合,但也只是皮毛,很不深入,就更不用提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甚至跟随时代步伐一说了。与发展的社会脱节,对前沿信息的缺失问题严重,影响的不只是所谓学习积极性,更是整个档案事业地顺利、积极和深入地开展,最终档案教育也还只能是一纸空谈。
3.教育师资方面显落后。我国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本还只是课堂授课。档案学专业在我国本身就不属于热门学科,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也不多,想要引进更多的专业老师来教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些高校的部分老师不够专业,专业老师的科研压力又很大,一个老师又基本都要教授好几门课程,所以最终导致老师也只能以基本的理论知识来教学,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最后基本都墨守成规,没有什么创新。虽然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开设实践甚至实习课程,让同学们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但是由于仪器设备的落后以及形式主义的倾向,极大打击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4.理论实践划分不合理。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但却明显存在着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我国当前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相当薄弱。理论知识不能通过实际工作得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也只能是空谈。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学生无法真正地做到融会贯通,更不用谈什么创新精神。档案工作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与档案工作相匹配,直接影响档案事业本身,还会影响其他相关部门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国档案教育的层次相比国外很多国家可以说得上是丰富,但档案教育在除中国以外的土地上也经历了两百年的历程,发展得也算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突出的特色,做出相应的改进,以便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1.合理布局教育机构。我国档案教育不仅层次划分不合理,导致教学上的重复叠加,而且对各个层次的侧重点不同,也导致了真正应用型人才的缺乏。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只注重在校教育,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做法,尝试重视继续教育。在保证高等教育的同时,培养更加实用的人才,打破在职就不再学习的僵局,采取办法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继续教育事业,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运用多种措施,加大投入和精力,让档案教育机构不再出现明显的分层乃至断层现象。
2.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档案学科隶属于管理学,要广泛与其他学科融合,才能做好档案工作,所以我国档案教育一定要大胆摒弃陈旧、老套的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修订,并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吸纳和充实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当然,为了向社会输送真正有用的人才,除了必要的专业课程,还应开设相关课程,以便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适当的外语知识,甚至以管理学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数理化等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知识。[5]47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得益于档案事业的迅猛发展,全国上下已经有几十所普通高校有了档案学专业,而且随着不断扩招,档案专业学生的数目只会越来越多,对于专业老师的需求也将更多。当然,也不是单纯地增加老师的数量就能解决问题,对于老师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应该提升。跟任何一个专业一样,档案学专业的教师也不能只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有具备相关甚至联系不十分密切的专业知识,以培养出更加全能的学生,而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因此,我国档案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鼓励并适当要求教师们进行知识的充值,拓展自身和学生的创造力。
4.创新理论实践比重。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提高档案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的比重。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经历,学生才能更加清楚抽象的档案概念并掌握繁杂的档案管理程序。档案教育应通过所有相关人员的努力,深入社会实践,及时与档案工作者互动,了解工作动态,明确实践需求,找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突破传统只有理论以及理论居多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更多对社会对档案工作有用的人才。
档案教育是一项重要却复杂的事业,我们在借鉴国外有益的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要保持我们自身具备的优秀传统,做好档案教育的各项工作,才能使我国档案事业向前持续发展。
[1]张佳.中西档案教育比较研究[J].科教纵横,2011(1).
[2]彭薇薇,曹玉.中外档案教育的同异分析及启示[J].兰台世界, 2011(2).
[3]王艳艳.档案教育改革之我见[J].档案学研究,2006(4).
[4]章笑梅.档案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档案学研究,2001(3).
[5]撒珏.国外档案教育及启示[J].云南档案,2009(8).
★作者杨淘淘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学理论与实践。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Yang Taota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rchival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all the relevant undertakings.This paper enumerates archival education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carries on a specific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archival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points o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disadvantages of our archival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ccordingly in institution,content,construc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rchival education;comparative analysis;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4.13
G279.2
A
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