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张成波 薛艳龙
承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开始对城市点源污染进行治理,建立了许多污水处理厂,有效改善了我国如何水质[1]。但是在数据监测中看来,每个城市水质虽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水质仍然超标严重。我国河流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面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生活污染[2]。
在我国农村,对于污水处理仍不完善,许多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并未接受处理,农村并无完善污水治理工程,许多技术都未实践,仅仅存在研究阶段[3]。若要开发适合农村污水治理的技术不仅要考虑技术研究,同时还要保证其是否适用于农村经济发展。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对于城市污染的治理已经比较完善,对于水污染防治、保护水环境逐渐转向了农村,政府以及科技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农村水环境的改善以及防治[4]。国外已经有很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式以及经验,全都是经过长时间实践研究出来的。因此,我国可以结合我国污水的特点,借鉴国外技术成熟的技术来应用于我国。并且设计相关的国家级技术标准、操作指南以及设计规范,让技术可以标准以及依据。我国对于农村污水处理研究的比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许多省份都逐渐开始明白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并且开始着手实践一些技术来处理污水。
1、处理技术——厌氧沼气池
厌氧沼气池在我国农村最常见的污水处理方式,也是最节俭的方式,可以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其可以将污水转化为资源,将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之后转化为沼气,真正达到了净化目的;沼气可以成为家庭能源,供给浴室以及厨房,厌氧发酵之后的污水还可以用作灌溉农作物,或者作为观赏用水。在农村许多垃圾都可以作为沼气原材料,利用人畜的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等,沼气池成本较低,而且建造简单,更加适合农名家庭使用。
2、处理技术——净化槽
净化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小型净化槽主要适用于处理一家一户的污水,而大中型净化槽主要用于处理楼房以及住宅小区污水[5]。将净化槽应用于农村,可将村子作为一个单位,设计针对性的净化槽。净化槽的类型以及处理工艺都有很多种,例如旋转圆板、接触曝气、厌氧滤床接触曝气、旋转圆板、散水滤床等。
3、处理技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属于小规模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可以将自然生态净化以及人工湿地工业结合在一起,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让污水以及氮磷可以再次利用。
4、处理技术——稳定塘
传统的稳定塘具有较多优点,例如运行维护费较低、耗能较少,可以对地形充分利用,投资更少;不需要再次进行污泥处理;可以做到污水资源化等。但是也存在不少缺点,处理效果较易受到气候条件影响;需要较大面积,有机负荷较低等。随着科技不断几步,关于稳定塘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稳定塘的优势得到强化,例如高效藻类塘、多级串联塘以及高级综合塘系统等。稳定塘更加适用于我国缺水干旱地区,是我国几年推广较多的技术。
5、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
人工湿地是一种与沼泽相似的地面,主要由人工建造以及监督控制,其中通过三种技术对污水进行净化,其中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具有较高效率,投资更低,运转费较低等各种优点。不同地区的农村可以选择不同的水生植物,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更加适合当地污水净化。
6、处理技术——氧化沟
氧化沟的特点主要是活性污泥法推流以及完全混合,属于活性污泥工艺,可以有效对抗短流,还可以提高缓冲能力。性质较为稳定,不会产生较多污泥,构建物较少,建造较为简单,不需用到较多面积,管理起来更加方便。
1、了解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功能定位
对不同地区的交通、经济、人口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探究分析,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例如重点开发、优化开发、禁止开发以及限制开发等。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选择更加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污水处理措施。
2、增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要创建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预系统;建设相关的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改善农村将环境管理基础设施以及条件。应设置专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创建相关管理部分等,不断加强对村镇环境保护的管理能力,提高人员责任心,基本工作做到位等。不断加强环保管理干部以及技术人员的能力,设置相关的培训班,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
由此可知,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需要长期进行,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体系,并且对其不断完善,还要不断提高技术支持系统,让达到污水防治的最终目的。
[1]童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9(10).:201-202.
[2]赵建松,赵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3(1):95-95.
[3]赵志群,徐晓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0):15.
[4]常冬,甘祖兵.云南抚仙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5,12(3):25-28.
[5]孙加辉.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5):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