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罗斯埃文基族与我国鄂温克族为跨境民族,其埃文基语研究成果对我国跨境语言研究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苏联时期相继出版了大量的埃文基语研究专著、教学材料、词典、论文,涵盖语音、语法、词汇等诸方面,学术成果丰硕,是国际鄂温克语研究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苏联;埃文基语;研究
导言
俄罗斯埃文基人(эвенки)是俄罗斯境内的北方通古斯民族,现有37843人(2010年),主要居住在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埃文基自治区、布里亚特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伊尔库茨克州等地区。
17世纪中期以前,俄罗斯埃文基人和中国鄂温克族为同一民族,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曾居住在黑龙江以北西自叶尼塞河东至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地域内。17世纪中后期,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部分埃文基人划入俄国境内,一部分留在中国境内。自此,随着政治归属的变化,埃文基人成为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称为鄂温克族,埃文基语成为跨境语言。
埃文基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主要有南部、北部、东部三大方言群,有以基里尔字母拼写的文字。
本文主要对苏联时期的埃文基语研究情况做简要记述,以期对我国北方跨境民族的语言研究有所帮助。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提出“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原则,通过法律确立各民族语言平等的地位。首要措施之一就是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大力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和语言教学。1930年,建立在拉丁字母基础上的埃文基文字创制成功,1931年出版了第一本埃文基语书籍,之后北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中学开始推广用埃文基语进行教学。为了便于学习俄语和本民族语,1936年埃文基语转用俄文的基里尔字母。
受此鼓舞,学者们对埃文基语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也更加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相继出版了一定数量的研究专著、教学材料、词典、论文,涵盖方言、词汇、语音、语法、对比研究等方面,学术成果丰硕。
一、方言与词汇研究
苏联在成立初期,为了加快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关系改造进程,组织了大规模的历史、文化、语言的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埃文基语的词汇和民俗材料。1919年-1926年,在伊尔库茨克大学和赤塔博物馆的倡议和组织下,伊尔库茨克大学的埃文基族学生们对陵斯克-基廉斯克、北貝加尔湖、维季姆-涅尔琴斯克(尼布楚)地区进行了考察,收集了大量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材料。E.N.季托夫将这些语料整理成埃文基语-俄语词典,收录了3000个词语,附上A.M.卡斯特伦的语法教科书,于1926年出版。这本词典是以俄语音标进行标注的。
1925-1948年,Г.М.瓦西里耶维奇对多个地区的埃文基语进行了实地考察,期间形成了《埃文基语方言词典》(1934年)、《埃文基语法概况》(1940年)、《埃文基语方言概况》(1948年)等成果。《埃文基语方言词典》收录了4000个词语,包含了伊里姆比斯克、耶尔保加琴斯克、石泉通古斯卡、涅普斯克、托克明斯克、塞姆斯克等地的方言土语。这些词语有的来自于她的调查所得,有的来自于方言文献材料,有的来自于埃文基语的民俗传说,Г.М.瓦西里耶维奇对其进行了梳理和分类,这是最早的埃文基语方言词典之一。《埃文基语方言概况》集合了当时所有的方言语汇材料,全面描写了11种方言土语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本综合性的方言著作。书中将埃文基语分为南部方言、北部方言、东部方言三大方言区,并将每一方言区所辖的土语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从这一时期起,学界出版了多部描写埃文基语各个方言的学术著作,例如《埃文基巴尔古津方言特点》(В.А.果尔茨夫斯卡娅,1936年)、《雅库特地区的埃文基季姆顿斯克方言》(О.А.康斯坦丁诺娃,1941年)、《达金斯语与达莫特语概况》(А.В.罗曼诺娃、А.Н.梅列耶娃,1962年)、《乌楚尔语、玛伊语、达京语概况》(А.В.罗曼诺娃、А.Н.梅列耶娃,1964年)等书,学者们对于埃文基语的方言划分也开展了热烈的谈论。В.А.果尔茨夫斯卡娅、О.А.康斯坦丁诺娃等学者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В.И.琴其乌斯、Н.Я.布拉托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家观点,将埃文基语进行了重新划分。Н.Я.布拉托娃在1987年出版的《埃文基阿穆尔方言》一书中进行了具体阐述。埃文基语分为北部、南部、东部三大方言区,包含15种方言,50多种土语。埃文基标准语建立在南部方言的基础上。北部方言区包括两种方言:伊里姆比斯克方言(包含伊里姆比斯克语等六种土语)、耶尔保加琴斯克方言(包含耶尔保加琴斯克语、纳卡诺夫斯基语)。南部方言区包括两个分区:唏辅音方言区包含塞姆斯克方言(含托克明语或称上涅浦语、上列恩或卡丘格语、安加拉语)和北贝加尔湖方言(含北贝加尔语、上安加拉语);咝辅音方言区包含石泉通古斯卡方言(含瓦纳瓦尔语、泰梅尔语等八种土语)、涅普斯克方言(含涅浦斯基语、基廉斯克语)、维季姆-涅尔琴斯克方言(含巴乌托夫语、通古卡羌语、涅尔琴斯克语)。东部方言区包括七种方言:维季姆-奥列明斯克方言(含巴尔古津语等五种土语)、上阿尔丹方言(含阿尔丹语等九种土语)、乌楚尔方言(含乌楚尔语、杰伊斯基语)、赛列姆金斯基方言(含赛列姆金斯基语等三种土语)、玛依方言(含玛依语、达金斯语等五种土语)、通古尔斯克方言(含秋明康斯克语,通古尔斯克语)、萨哈林方言。[1]9
总体来讲,俄罗斯学者对东部方言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在方言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出版了多部词典,例如《埃文基语-俄语词典》(Г.М.瓦西里耶维奇,1958年)、《俄语-埃文基语词典》(В.?Д.果列斯妮科娃、О.А.康斯坦丁诺娃,1960年)、《基于雅库特地区方言语料的埃文基语方言词典》(А.В.罗曼诺娃、А.Н.梅列耶娃,1968年)等。
这些成果的出版,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埃文基诸方言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将埃文基语的文学艺术作品、民俗故事传说更好地翻译成俄语,同时有助于埃文基人更好地掌握族际通用语俄语,为埃文基语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语音与语法研究
语音、语法是俄罗斯语言学研究的传统方向,几乎所有关于埃文基语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这一语言的语音、语法特点。除此之外,还涌现了很多专门性的语音、语法研究成果。
卓越的埃文基语研究专家Г.М.瓦西里耶维奇在1940年出版了《埃文基语(通古斯语)语法概况》。这是二十世纪第一本系统描写埃文基语语音、语法的专著,研究对象是埃文基的书面语,包含了所有埃文基方言的语法特点,是埃文基语语法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O.A.康斯坦丁诺娃1964年出版了《埃文基语:语音学与形态学》,与之前的学术著作不同的是,这本书用更加简洁的叙述、更加详实的示例描写埃文基语的语音特点和形态特点,结构紧凑、通俗易懂,适用于所有埃文基语学习者和使用者。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音学家的视角也开始转向实验语音学领域。T.E.安德烈耶娃1988年在新西伯利亚出版的《埃文基达莫特方言发音系统》是第一本基于埃文基东部方言-达莫特方言语料的实验语音学研究著作,也是第一本对达莫特方言的咏唱、和声采用实验手段进行语音分析的著作。书中汇集了来自雅库特、阿穆尔、伊尔库茨克地区的方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方言的音响和音位构成,描写其语音和音位特点,并对其作出音位学原理的解释。这本书经由满-通古斯语研究专家、普通语音学家、实验语音学家进行审定,是埃文基语实验语音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相关的著作还有《埃文基语句法研究》(В.Д.卡列斯尼科娃,1966年)、《埃文基语的成语学》(Г.И.瓦尔拉莫娃,1986年)等。
三、埃文基语与其它语言的对比研究
学者对埃文基语与其它语言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阿尔泰诸语之间或者满-通古斯语族内部诸语作对比。
Н.Н.波普1927年出版了《通古斯语研究语料(基于巴尔古津方言)》,对其田野调查收集到的谜语、传说等民俗语言材料进行记录、描写和翻译,并附了对照词典,认为“尽管有些材料显示通古斯语與芬兰乌戈尔语系有很多联系,但是其更接近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与土耳其语”[2]1,支持通古斯语归入阿尔泰语系的观点,并倡议关注更多的没有被研究的通古斯语言。
著名的语言学博士、满-通古斯语言研究专家В.И.琴其乌斯对阿尔泰语系及满-通古斯语族对比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撰写的《满-通古斯语族语音对比》是历史上第一本对满-通古斯语族诸语言语音进行对比的著作,于1949年在列宁格勒出版。书中对满-通古斯语族中埃文基语(通古斯语)、埃文语(拉穆特语)、索伦语、涅基达尔语、奥罗奇语、乌德盖语、那乃语(果尔特语)的音位构成进行了描写,并分别对元音和辅音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涉及近20种语言和方言,归纳出了满-通古斯语族的语音构成规则。
苏联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阿尔泰语部在В.И.琴其乌斯的领导下,对阿尔泰诸语的词汇也进行了历史比较研究,并将成果结集出版:主要有《阿尔泰诸语词汇对比概况》(1972年)、《阿尔泰诸语词源学研究》(1979年)、《阿尔泰词源学》(1984年)等。
除此之外,还涌现了《埃文基语与雅库特语的相互影响》(А.В.罗曼诺娃,А.Н.梅列耶娃,П.П.巴拉什科夫,1975年)、《满-通古斯语的间接格范畴》(Б.В.勃尔德列夫,1976年)、《满-通古斯语对比词典》(科学出版社,1975年、1977年)等对比研究著作。
苏联时期,为了推进民族语言教学的发展,学者们还编写了适用于不同教学阶段的教科书,例如《埃文基语:适用于师范大学的埃文基语教科书》(О.А.康斯坦丁诺娃、Е.П.康斯坦丁诺娃,1953年)等以及一些埃文基语的会话课本和简易读本。
苏联前期,埃文基语的教学、科研、编译工作主要是由1930年在列宁格勒创立的北方民族学院组织和开展的。之后,以北方民族学院为中心,来自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马加丹州等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们都投入到了埃文基语的研究工作中,共同为埃文基人语言、文化、历史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结语
俄罗斯埃文基族与我国鄂温克族是同源跨境民族,梳理俄罗斯埃文基语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内容,为我国鄂温克语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料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这一跨境语言的溯源和对比研究。关注跨境鄂温克族的语言文化发展,发挥跨境语言资源优势,有利于中俄两国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和语言关系,维护边境安全和稳定,扩延两国“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Булатова.Н.Я. Говоры эвенков Амур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М.:Наука,1987:9.
[2]Поппе Н. Н. Материалы 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тунг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речие баргузинских тун-гусов. — Л.: Изд-во АН СССР,1927:1.
作者简介:张英姿(1983-),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人类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