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华,周 庆,刘生峰,滕少娜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 400020)
随着重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口岸外来入侵植物风险不断提高,对外来入侵植物及时发现快速铲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对重庆4个主要口岸进行本底调查,发现检疫性恶性的外来入侵植物有4种,需要进行系统的检疫鉴定研究。
(1)调查范围。重庆万州港区江南沱口集装箱作业区及周边1km范围的周边环境,重庆寸滩港港口7个集装箱多功能泊位和2个商品车专用泊位作业区,重庆市植物种苗指定口岸(西部物流园)的检疫处理区、隔离苗圃及周边1km范围内,重庆汉氏哈泊装卸有限公司码头及周边1km里范围内的所有植物杂草种类。
(2)调查方法。①调查设备器具:枝剪、铲子、采集袋、标本夹、记号笔、解剖刀、体式显微镜、生物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移液器、超净工作台、生物培养箱、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参考书籍资料等;②调查步骤:采用踏查方式进行。踏查主要根据港口道路分布,重点观察绿化带和未硬化地面的植物及杂草生长情况。现场对植物及杂草进行拍照和采样;将调查区域内采集的植物标本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种类鉴定。
(3)调查结果:本研究共采集58科289种杂草,其中检疫性杂草有3科3种,全国林业危险杂草1科1种,外来杂草7科7种,恶性杂草3科14种。①万州港区:共采集到杂草和植物29科,96种,其中14种恶性杂草,3种检疫性杂草,1种外来杂草。危害严重的为检疫性杂草紫茎泽兰、菟丝子和长芒苋;②寸滩港:共采集到杂草26科,95种,其中11种恶性杂草,2种检疫性,1种外来杂草。危害严重的为检疫性杂草紫茎泽兰、菟丝子;③西部物流园:共采集到杂草45科,151种,其中8种外来杂草,1种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的为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④重庆汉氏港:共采集到杂草30科,105种,其中1种检疫性外来杂草,即危害严重的长芒苋。
主要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无法确认的采用DNA条形码鉴定方法。
(1)紫茎泽兰(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a Spreng.),菊科(Asteraceae)泽兰属(Ageratina)植物,为检疫性杂草。多年生草本或成半灌木状植物,根茎粗壮发达,茎紫色、被白色或锈色短柔毛。叶对生,叶片质薄,卵形、三角形或菱状卵形,边缘有稀疏粗大而不规则的锯齿。头状花序小,直径6mm,在枝端排列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约含40~50朵小花,管状花两性,白色。子实瘦果,黑褐色。如图1所示。
图1 紫茎泽兰
(2)菟丝子(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旋花科(Convolvulaceae)菟丝子属(Cuscuta)植物,为检疫性杂草,如图2所示。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花冠白色,壶形;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种子淡褐色,卵形,长约1mm,表面粗糙。
图2 菟丝子
(3)长芒苋(学名:Amaranthus palmeri),苋科(Amaranthaceae)苋属(Amaranthus)植物,是检疫性杂草,如图3所示。一年生草本,高1~2m。雌雄异株,茎直立,分枝斜展至近平展。叶无毛卵形至菱状卵形,上部可呈披针形。花:穗状花序生茎和侧枝顶端,直伸或略弯曲。果:近球形,长1.5~2mm。种子直径长0.7mm~1.2mm,宽卵形,深褐色。
图3 长芒苋
(4)加拿大一枝黄花(学名:Solidago canadensis),菊科(Compositae),一枝黄花属(Solidago)植物,如图4所示。为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长根状茎。茎直立,高达2.5m。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2cm。头状花序很小,长4~6mm,多数弯曲的花序分枝与单面着生的头状花序,形成开展的圆锥状花序。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3~4mm。边缘舌状花很短。
图4 加拿大一枝黄花
紫茎泽兰、菟丝子及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部形态特征明显,易于区别。长芒苋种子细小,种间杂交等难以实现准确鉴定,可进行分子鉴定。此4种危害较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出现在重庆口岸,应高度重视,应每年进行本底调查,彻底铲除,以防扩散。
[1]石胜璋,田茂洁,刘玉成.重庆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863-866.
[2]杨德,刘光华,肖长明,等.重庆市农业入侵植物的现状与防治[J].江西农业学报,2011,(3):93-95.
[3]陈玉菡,刘正宇,张军,等.重庆恶性外来入侵植物1新纪录属:银胶菊属[J].贵州农业科学,2016,(10):153-155.
[4]万方浩,刘万学,郭建英,等.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1):13-21.
[5]昝启杰,王伯荪,王勇军,等.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生态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60-63.
[6]沈荔花,李国庆,戎红,等.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小麦光合生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14):25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