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董伦红 1.刘明军 1.沈 纲
1.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系
我国是政府主导的“大政府、小社会”管理体制,没有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培养老年体育专业人才。中国老年体育协会是1986年成立的,担负对全国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领导或指导职责,主要业务是通过各类体育活动提高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并不承担老年体育指导员培训业务。我国研究生、本科、专科的目录设置中没有设置老年体育专业。
1999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依据《体育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体群字[1999]099号,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第一部为关于老年人体育的中央规范性文件,之后,我国各级政府出台关于老年人服务的系列法规或规划,提出老年服务人才培养要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以适应老龄社会不同层次老年多样化服务的需求。如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以及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4]17号,分别从同角度对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要求,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并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1]。相关法规的出台为我国高校培养老年体育专业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2.1.1 专业设置体现社会需求,彰显老年体育特色
我国虽然在本科和专科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人才,主要服务人群偏向处于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状态的老年对象。专业是学科与社会需求的交叉点,专业与社会的结合点是人才培养的需求与质量,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2012年)指出高校的专业设置应注意与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接轨,同时专业设置重视跨学科性,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养老服务业从产业规模上促进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3],其中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旅游等服务业需要大量老年体育专业人才,成为老年体育专业设置的直接动力,另外老年体育是老年学与体育学的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凸显体育的特性,充分发近体育对老年人的健身、健心的价值,这些为符合教育部关于专业设置规定要求。
2.1.2 整合现有本科、专科体育类专业,设置老年体育专业或老年体育专业方向
按2012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我国本科体育学类专业设有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专科中的社会体育和体育服务与管理,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基本接近[4],随着政府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建议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取代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取代社会体育专业。
德国是典型社会主导的体育体制,政府向社会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老年体育人才的培养由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DOSB)下属分支机构和红十会承担,而老年体育的基础研究和政策研究德国科隆等高校承担。而我国是政府主导的体育体制,高校是具有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老年体育人才的作用,根据我国老年服务产业规划,可在本科、专科中增老年体育专业,或在本科的休闲体育中开设老年体育方向,高职或专科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开设老年体育方向。
2.1.3 创新、完善老年体育人才培养
“高职高专一本科一研究生(硕、博)”老年体育人才体系,须人才层次上作科学定位,对它们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明确的区分,专科层次的老年体育人才定位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时数基本相等,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服务意识。在本科层次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应用型人才为主,理论教学时数多于实践教学时数,其特点是宽基础与应用性。研究生(硕士、博士)层次定位为培养理论型或理论应用型学术人才,其特点是创新性与学术性。
2.2.1 加强政府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领导,完善我国老年体育组织机构
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领导,将老年人体育工作列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修订《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是在我国在刚步入老年社会情况下制定的,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必要重新修订《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
完善我国老年体育协会的功能,加强其与中国老年学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老年人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的唯一合法组织,其二级分会包括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5个行业老年人体育协会[5]。老年体协活动开展太少,如老年体育协会与中国老年学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的横向合作交流少,老年体育科研活动开展也少,建议成立老年体育科研机构,加大老年体育项目的开发与推广,老年体育用品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对老年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2.2.2 探索多元协同的老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老年体育专业是培养老年服务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高校要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和老年企业多方合作,创新培养老年体育人才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层面:一是微观层面与老年企业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以行业协会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探索证书培养模式。二是宏观层面探索校、政、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制定老年体育的相关政策,老年体育协会制定各类老年体育人才的职业资格标准,用人单位与高校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共建教学团队等,真正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1]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德国、瑞典考察团.德国、瑞典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情况考察报告[J],中国社会组织,2013(11):27-30.
[2]刘波.德国体育体制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体制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11,34(11):5-10.
[3]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建制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3):57-65.
[4]邹林.德国老人的健康生活[J].健康人生.2009(2):41.
[5]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