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欣
中共长春新区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有利条件,实现我国政府办公的网络化以及电子化,大大提高了政府办公的工作效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求,因此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目前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务公开的效果,使得政府行政与时俱进,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政府的职能以及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此实现政府的职能。中国政府公开工作未来发展方向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此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促进政府政务公开顺利的进行。
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条件。首先网络化的发展,使得政府收集信息、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效率更高,而且更加的便利;其次网络化的发展,使得政府的相关信息实现共享,可以更好的进行上传下达,大大简化了行政程序,减少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出现。
随着网络的普及,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公民通过网络可以向政府提出问题,使得政府可以为更多的公民解决问题,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各种政策信息,公民可以及时的了解各种政策信息,这样使得政府能够更好的为公民提供具体服务。
在网络化时代,政府在制定决策时,可以通过网络,全部公之于众,包括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决策以及政策执行,人民可以更好的监督政府,使得政府工作更加的透明化。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均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每天有大量的公民浏览网站信息,以便于公民了解最新的政策。
为了推进中国政务公开工作的进程,具体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使得政务公开顺利的进行,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强化政务公开的管理,一是加强对广大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其充分了解有关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干部以及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的正确认识;二是加强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公众了解政务公开,使得公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政务公开;三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政务公开机制,包括政务公开领导机构、政务公开工作班子,明确政务公开领导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管辖范围,推动政务公开的顺利进行。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主体民主法治意识以及人际关系环境的不同,造成政务公开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果各地区采用相同的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就会使政务公开缺乏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所以在推进中国政务公开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政务公开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深入解决各个地区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规范政务公开,丰富政务公开的形式,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有效互动,保证政务公开能够顺利实施,促进政务公开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政务公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保障,所以针对政务公开,我国还应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有关政务公开的相关环节合法化。可以在原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调整以及完善,使得更加贴合实际,要符合中国国情,这样有利于解决政务公开的相关问题,为政务信息公开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务公开不仅要全面落实到实际中,还应作为一项重要理念,在政务运行过程中,充分的融入进去,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应做到行政决策过程公开、行政决策结果公开,对于一些重大决策以及重大项目,都应向广大民众征求意见,对于好的意见和建议,应予以采纳,并公布采纳结果。对于重大行政决策,明确决策程序,包括公众参与、风险评价以及集体讨论等等,以此增加民众的参与度,提高政策制度的透明度。
行政机关的公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职责,一切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保证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因此应对行政职权进行梳理,明确行政职权行使的主体、法律依据以及监督措施,并将其公布于众。同时还应公开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法律程序、行政收费以及处罚标准,这样有利于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化,同时也有利于行政执法效率的有效提升。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记者招待会、听证会以及研讨会等,加强与公众的接触,了解民意,同时借助相关媒体,发布有权威的信息,加大政府信息的公开,使得民众能够及时的了解政府工作最新状况,有利于信息政策有效传递。
总之,政务公开有利于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政务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政府工作开展的信息化程度,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未来还应加强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的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方向,实现我国政府办公的网络化以及电子化,大大提高了政府办公的工作效率。因此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目前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务公开的效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使得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使得政府行政与时俱进。
[1]王海铭.大数据视角下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曾信祥.中国政务公开工作的发展取向及对策举措[J].电子政务,2013(11):79-86.
[3]潘瑜,田阳光,李延莉,潘双瑜.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02):212-213.
[4]肖振涛.我国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2.
[5]孟庆国.我国政务公开工作下一步应把握的方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5(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