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药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2017-03-07 01:31:25洪光范章辉陈光耀钟康华肖愫祺温继智梁汉坚林厚余廖凯明吴洪
海南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骶管腰椎间盘功能障碍

洪光,范章辉,陈光耀,钟康华,肖愫祺,温继智,梁汉坚,林厚余,廖凯明,吴洪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骨三科,广东 湛江524043)

骶管注药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洪光,范章辉,陈光耀,钟康华,肖愫祺,温继智,梁汉坚,林厚余,廖凯明,吴洪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骨三科,广东 湛江524043)

目的 观察骶管注药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四维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四维牵引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骶管注药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腰椎疼痛评分和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椎VAS评分和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2.58±1.02)分和(19.24±4.6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69±1.37)分和(14.52±3.59),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腰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骶管注药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注药;四维牵引;脊柱疾病

范纪钦教授是湛江市名中医,从事医务工作30多年,在治疗脊柱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近年来有幸跟随范纪钦教授学习,在这期间总结了范纪钦教授的一些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本文重点研究采用范纪钦教授四维牵引联合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MRI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均伴腰腿酸痛等症状。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2~64岁,平均(48.17±15.62)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27±0.54)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3~65岁,平均(48.79±15.53)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32±0.58)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四维牵引床(河南安阳翔宇有限公司生产)行单纯四维牵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用牵引腰带系紧其肋骨下缘及髂棘上缘。设置牵引力为40 kg+(15%~20%)×体质量,屈伸角度为10°~20°,旋转角度为20°,旋转方向根据腰椎间盘突出方向进行选择,左突左转,右突右转,先旋转患侧,再旋转健侧,侧摆角度为10°。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结束后静卧3 min,固定腰部。牵引治疗为隔天进行1次,连续5次。每次牵引治疗后,患者需在硬板床上平卧4 h。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骶管注药治疗。在四维牵引治疗前1 d行骶管注药治疗,具体为:患者取俯卧位,髂腹部垫一软枕,用注射器于骶管裂孔处刺入骶管腔,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将5 mg地塞米松、5 mL 2%利多卡因、1 mg甲钴胺及10 mL生理盐水混合缓慢注入骶管腔内,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腰椎VAS评分、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腰椎VAS评分总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耐受的剧烈疼痛[1];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总分为0~45分,得分越高表示脊柱活动功能障碍越轻[2]。

1.4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脊椎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即临床症状好转,脊椎活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即临床症状和脊椎活动功能均未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VAS评分和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VAS评分和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VAS评分、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腰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VAS评分和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VAS评分和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ODI指数时间 腰椎VAS评分对照组(n=50)观察组(n=50) 7.85±2.03 14.52±3.59 15.951 0.000 7.79±2.08a19.24±4.63b11.436 0.00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6.82±1.83 4.69±1.37 14.338 0.000 6.74±1.78a2.58±1.02b6.589 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工作压力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4-6]。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发病原因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脊椎髓核突出致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而引起腰腿疼痛、脊椎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其症状通常在劳累时加重,卧床休息可减轻,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7-10]。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

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腰椎牵引、骶管注射等方法,腰椎牵引是通过对腰椎负重牵引,促使椎管内外平衡得到纠正,扩大椎间孔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纠正突出的腰椎,使腰椎有效回位,从而缓解腰椎疼痛,解除腰椎活动受限状态[11-12]。四维牵引是在常规牵引的基础上,对三维牵引床进行优化改进,增加左右侧屈功能,含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平行对抗,可更显著降低椎间盘压力,促进突出的椎间盘有效还纳[13]。

此外钟康华等[14]中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骶管注药联合牵引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骶管注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于骶管裂孔注入药物,使药物进入硬膜外腔,缓解神经根刺激和压迫,进而缓解腰腿疼痛。其操作简便,且基本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15-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VAS评分、脊柱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两者改善更显著(P<0.05),充分证实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骶管注药联合四维牵引治疗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骶管注药联合四维牵引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缓解腰椎疼痛,改善脊柱活动功能。

[1]张立庄,张喜芬,邢军,等.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3):57-60.

[2]孙金山.局麻加骶管光注射下三维整脊结合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35-436.

[3]史银凤.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4(11):82-82.

[4]Okada E,Matsumoto M,Fujiwara H,et al.Disc degeneration of cervical spine on MRI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comparison study with asymptomatic volunteers[J].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1,20(4):585-591.

[5]Toshiharu T,Yoshinori K,Mina 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ventral lumbar disc protrusion and contrast medium leakage during sympathetic nerve block[J].Journal ofAnesthesia,2015,29(1):138-142.

[6]王长安.三维正脊牵引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4):26-27.

[7]Bartynski WS,Rothfus WE.Peripheral disc margin shape and internal disc derangement:Imaging correlation in significantly painful discs identified at provocation lumbar discography[J].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2012,18(2):227-241.

[8]Zhu H,Zhou XZ,Cheng MH,et al.The efficacy of coblation nucleoplasty for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t a two-year follow-up[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11,35(11):1677-1682.

[9]解涛,高谦,郭雪园,等.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40(4):322-325.

[10]莫婕云.四维牵引加微创激光汽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5):237-238.

[11]姜伟,杨敏,王江林,等.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临床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35(4):413-415.

[12]王晓琼,胡思进.四维腰椎牵引法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37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6):566-567.

[13]赵道洲,王国玉,杨镇源,等.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C].2014:59-61.

[14]钟康华,陈仕梅,范纪钦,等.骶管注药加屈曲位牵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3):1923-1924.

[15]解晓毅,张兆捷.骶管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13.

[16]田鑫,任进,李健,等.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0.

[17]韦以宗,王秀光,潘东华,等.调曲整脊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0例疗效报告[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498-503.

R681.5+3

B

1003—6350(2017)02—0300—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2.043

2016-08-05)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编号:20142159)

洪光。E-mail:hongguangzy@163.com

猜你喜欢
骶管腰椎间盘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腿疼痛临床应用分析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34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26